“正穷”田艾籺
田艾,又名白头翁。秋天收割完的土地,沉寂了整个冬季,待到春回日暖,就生长出这种野草。田艾高约10厘米,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
农历二月,是田艾长得最茂盛的时期,粤西地区有做田艾籺的习俗。
正月的最后一天,是“正穷”日。据说,在很久以前,就有道士将艾草干枝堆放在院子里焚烧,同时将艾籺摆在门口,等“穷鬼”拿去吃饱后,就不再来捣乱了。这习俗便一代代流传下来,每年到了正月底,家家户户做田艾籺,用此方法征服“穷鬼”。
特别是到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加喜欢摘田艾、捣米粉、做籺,用来祭祀,祈祷风调雨顺。
我从小就吃着田艾籺长大,田艾籺是我记忆最深的“最美的家乡味道”。
母亲为了缓解粮食短缺,经常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去田野上采艾草做籺。
母亲教我们:只取田艾的叶和嫩枝部分,不要硬梗、粗枝,以免影响口感。我们谨记且眼明手快,不久,就将菜篮子装得满满的。
回家后,母亲将田艾清洗干净,放入锅里加水煮软,滤去涩水,用刀把艾剁烂备用;然后,将少许米粉与剁好的田艾加水煮熟成糊状,趁热添入更多的米粉与艾糊揉搓成团,再分作乒乓球大小,放到锅里蒸,没有馅料,就嵌几粒芝麻、葱花。
刚做好的籺软糯香滑,满屋都是艾草香,我们小孩子吃得津津有味,欢呼雀跃。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田艾籺的制作,也与时俱进。首先,形式多样化,想要什么形状,就用什么模子压成型,再放在菠萝树叶或芭蕉叶上,以免粘连。其次,田艾籺的馅料可百搭,有肉馅、椰丝、木瓜丝、花生碎、虾皮等等,根据个人口味调配。再有,吃法不单一,可煎、可煮,可清蒸,可油炸。
田艾籺口感绵逸,吃后让人回味无穷。据《食物本草》介绍,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功效,更受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青睐。
以前的裹腹之物,当今已成美食。这是社会进步,现在人们的追求是:返璞归真。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