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网中课通项目探索“AI+教育”新模式,让青少年在AI浪潮中“驭浪前行”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文/记者 杨健 图/记者 刘万杰 发布:2025-05-13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普及,如何提升青少年的AI素养与创新能力?5月13日上午,由广东中山网传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小学人工智能平台推介及课程入校项目启动会在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举行,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实践,吸引15家教育机构负责人、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会。

近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进一步明确要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中山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率先行动,推动人工智能通识课与学科融合,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启动会现场。记者 刘万杰 摄

会议现场,中山网传媒中课通项目负责人萧庆祺以“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创新”为题,介绍了中小学人工智能学习平台。该平台依托北京慧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AI大模型应用技术,具备“学习过程可追溯”“学科融合提升”“安全边界可控”三大核心优势,课程体系覆盖小学至高中阶段,通过游戏化学习、AI+学科应用(如AI辅助的古诗创作、数学问题求解)、AI伦理教育等多个模块,打造“有边界且让家长放心的AI学习环境”。

据了解,该平台已在南头镇中心小学得到实际应用。自2024年9月起,该校便开设了AI兴趣班,探索AI大模型与学校文化、学科相结合,成功打造“AI+非遗”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利用AI技术进行花灯设计、诗歌创作、编程等,让学生在与人工智能大模型互动中收获知识,提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中山市特德教育培训中心总经理江国助介绍南头镇中心小学的“AI大模型应用”教学模式。记者 刘万杰 摄

中山市特德教育培训中心总经理江国助介绍南头镇中心小学的“AI大模型应用”教学模式。该校通过试点班级先行、通识课普及、校外非遗文化融合三阶段推进,为全市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5月份,我们将复制其教学模式,在南头镇将军小学五年级普及AI大模型应用课程。也期待与在座各位携手,共同为孩子打开AI世界的大门。”江国助说道。

会议期间,北京慧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铁力教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向与会者展示了该平台在全国各省市的应用实例,并解读了“政策支持+技术赋能+师资共建”的推广模式。他表示,中山作为项目的首发站,将通过“平台+课程+师资”三位一体服务,助力学校快速构建起完善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会议还明确了项目合作的具体细则:由中山市特德教育培训中心牵头遴选优质师资,提供统一教材与教学交流平台。2025年9月项目正式启动,计划覆盖全市100所学校,惠及超10万名学生。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外贸破局,敢问路在何方
推荐 15364人浏览   2025-05-11
跨越3000多公里,中山这对夫妇接力援藏
原创 12134人浏览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