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这些“有趣的灵魂”,让“有意思”思政课变得更“有意义”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9-1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9月9日,教师节前一天,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发出《致广大德育工作者的一封信》,向全市广大德育工作者,特别是全体班主任、心理教师、德育干部等致以节日问候和敬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市也一直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公开招聘、岗位兼(转)任等方式,逐年提高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 ,充实壮大含班主任、德育主任、团干、大队辅导员等人员在内的一专多能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截至2020年底,我市高校专兼结合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比高于1:350;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总人数为5525人,其中专任教师697人,兼课教师4828人。

教师节前,记者采访了几位思政课教师,了解他们“因为走心所以走新”的教学方式,听他们探寻从“师者”到“思者”的路径,感受到思政课因“有意思”而变得更“有意义”。

学活


课堂要燃起来

为了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中山的思政教师们都使出浑身解数,想办法让课堂活起来、燃起来。他们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研究,打造出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和精彩课堂。他们深挖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上好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时事开讲”课前环节,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老师董超,从事思政课教育22年,今年是她成为专职思政教师的第一年。采访当天,记者来到学校时,她正拿着纸和剪刀在讲台上做手工示范。课室里一群孩子们早已围成几个小组,兴致勃勃做着剪纸实验。记者有点怀疑,是否走错了课堂。此时,董超请了几个成功的小组上台分享经验,失败的小组再次重新操作。

原来这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的第一单元“快乐学习”,董超说要通过做小手工的过程,让孩子们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想让小学生把枯燥的知识和思想记住,是有难度的。我们通过一些课堂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操作中感悟、交流、反思,才能把知识和道理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董超说。

小学的思政课,许多内容来源于生活和社会。以前低年级叫《品德与生活》,高年级叫《品德与社会》,至2017年后,又改为了《道德与法治》,就是现在俗称的“道法”。董超说,无论课程名称如何改变,思政老师的任务都不变。“思政课程就像是一颗种子。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我们教师就是要把真善美、法治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

学深


让学生进入思考情景

中山市第一中学的思政教师金樊,当了12年的思政教师。他觉得如今思政课已经从考知识点到逻辑思维,再到考学生综合素养。如今的学生也因为接触社会信息的方式增多,思想也更多样化。因此金樊认为,思政不再是死记硬背,思政教师也要有“两种人”的转换。“我们教师要从做好教书人,到要做好教育人。明白我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就是党和国家交给思政教师的责任。”

2018年在广东省的一个教学研讨会上,金樊现场展示了一堂名为《举头望明月 情何以暖人心》的哲学课。以中秋节的诗歌为切入点,以月饼为载体,以辩证法的相关知识为主线,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任务。他还以关爱社区老人为任务,让学生们构想养老新模式,设计一款专门为老人服务的APP。这个有温度、有厚度、结构科学的课堂征服了许多现场观摩的德育同行。

采访当天下午,刚好遇到金樊老师给丰山学部高三年级上课。课室门旁就是一个报纸栏,上面贴满了各类报纸。金樊说,与小学相比,高中的思政课包含的知识点更多,也需要结合更多的时政素材。因此,他们的课堂选材范围更广,也更深。如今年适逢建党100周年,今年无论是思政课还是班会课、主题活动都融入了许多党史的内容。“树高千尺也离不开根。学生与思政课就像枝叶与土壤的关系。只有从土壤中汲取营养,学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学广


小课堂链接大社会

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赵道飞,是一名有着30年经验的资深思政教师。他说,“无趣”这两个字,从来不会出现在的他的课堂上。

“我们学校思政课的一大特色,能将厚厚的课本消化变薄。”原来,每个学期考核,赵道飞都要求学生把知识点浓缩到一张A3纸,促使学生把厚书读薄。他翻出了一些往年学生整理的“一页纸”让记者看,有的密密麻麻将纸的正反面都写满知识点,有的只摘抄个别重要关键词,还有人将知识点画成了思维导图。

赵道飞说,别看这小小的“一页纸”,它的功效可不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将厚厚的课本“消化”变薄。一页纸不多,写的必然是学生自认为最重要的内容。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精简、提炼的主动学习过程。除了“一页纸”,他的思政课还有每个小组的“五个一展示”。每个班每周要上四小节思政课,他会将其中的一节拿出来做“五个一展示”。包括一个主题项目、一条时事述评、一个家乡介绍、一个百味人生故事、一个才艺展示。

赵道飞的思政课,给了学生一个包容宽阔的平台,而学生们也给了他无数的惊喜。有学生表演花样踢毽球、有学生讲述亲戚的手艺、也有学生拍出了微电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参与了课堂也展示了自己。而我也更了解了他们。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不能称其为教育。”赵道飞说。

赵道飞的思政课,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座位,他在学生名册上备注了每个学生的家乡、特长、平时上课表现、学习强国总积分等等。他把学生的亮点都一一写在了纸上,记在了心上。面对即将迎来第30个教师节,他说:“当一名教师,最大的价值是站好这个思政讲台。”

学透


点燃“我”扬起“帆”

李荆从贵州山区来到中山已经18年,先后在隆都中学、沙溪中学和乐群小学当思政教师。如今他是沙溪云汉小学的校长,一名舞台更大的德育工作者。

刚当上教师时,李荆只是将教师看作一份职业,直至2008年的一堂主题班会课改变了他。

当时教初中的他,为了让学生们认真学习,就把家乡山区孩子艰苦教学环境的照片和视频给自己的学生看。他的本意只是想让学生们通过对比珍惜生活、努力学习。但学生们的反应让他感动了,10块、20块……班里的孩子们零零碎碎凑了几百块钱,还有各种文具、衣服,托李荆送去给山区的孩子们。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我们作为老师就要像阳光、雨露一样,引导他们向上、向善。”被孩子们感动的李荆,联系了贵州的一所山区学校,带着孩子们的爱心在寒假展开了一次回乡之旅。在这次爱心之旅,他认识了15岁的小宇。小宇成绩优秀,但双亲都不幸患病残疾。得知李荆从广东来,她的眼睛亮了,问能不能给自己介绍一份工作,到广东打工,为家庭分忧。15岁的孩子若辍学打工,那等待她的命运会更加艰苦。小宇的遭遇让李荆痛心不已,但更感受到要帮助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从那年起,李荆经常鼓励小宇,并连续几年都固定给孩子捐钱。他说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也带动了一些身边热心人为孩子提供帮助。四年后,小宇考上了贵州大学,现在已经毕业工作了。

除了帮助小宇,李荆也常利用寒暑假到贵州山区,带着中山师生的爱心,为山区学校捐书或物。而李荆所教的中山的孩子们,也真实地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而更努力学习。李荆说,表面上是自己在教育、帮助孩子们,实际上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当看到孩子因我的教育而改变,我才感觉自己真正找到了当教师的价值所在。”

或许正如教育界所说,最好的思政教育,不是塑造“谁”,而是点燃“我”;最好的思政课堂,不是启迪“知”,而是扬起“帆”;最好的思政评价,不是拿到分,而是滋润“心”。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陈慧
◆图+2、视频摄制/记者 冯明旻
◆视频后期/陈晨
◆编辑:汪佳 
◆二审:朱晖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文旅集团正式成立
原创 47718人浏览   2025-06-30
2025年全国“村BA”广东省赛圆满落幕
原创 10492人浏览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