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今年最火的话剧之一《窗外的凤凰木》,不久前在广东省艺术剧院首演引起了强烈反响,原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院的华永健老师激动地说:“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话剧了!”。
日前,记者访问了《窗外的凤凰木》创作者蒋志伟。
△中山市委宣传部的重点项目——话剧《窗外的凤凰木》,以新冠疫情为背景
“当编剧就是一个我歌我泣的过程”
“记得电影《霸王别姬》《活着》的编剧芦苇老师说,‘可以交流的只有剧本的写作方法……当编剧就是一个‘我歌我泣’的过程,是第一个哭的人、得白纸黑字一场场戏交出来,得流汗、流血、也流泪。’我想,首先作为一个编剧,除了对编剧这行感兴趣之外,芦苇老师这番话或许能对‘如何写好戏剧作品’有一些启示吧。”蒋志伟对记者说。
△工作中的蒋志伟
2019年,蒋志伟创作的第一部海歌剧《窑变》于2019年7月在钦州首演,是当地历史上第一部买票才能观看的演出。演出当晚,在剧场里,看到观众被剧情感染而哭、演到动情处自发鼓掌、演出结束久久不愿离去…
此情此景,作为创作者的蒋志伟也是热泪盈眶,一部好作品其创作中的艰辛唯己可知。
2017年,蒋志伟到广西采风,对钦州坭兴陶的题材兴趣盎然。因为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15年在美国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团参加的国际大赛中,坭兴陶获得了金奖。
△海歌剧《窑变》
“在采风的过程中,通过与陶工们的交流,更是激发了我想以此创作一个戏的欲望。于是,利用当地的剧种——海歌剧,创作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大戏《窑变》。”蒋志伟介绍,《窑变》对他的影响非常大的。因为是第一次写大戏,而且是戏剧里最难写的戏曲。“此前我虽然写过很多小戏小品,但写大戏还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人物、结构、矛盾设置、主题、思想……都没有经历过。怎么办?”蒋志伟为了能达成一个写大戏的梦想,也为了报答当地老百姓对他“知遇之恩”,便一头扎进了自我提升的过程中——购买大量的戏曲创作教程、自费报名参加戏剧创作的培训、观摩名家名作的作品展演。
2017年,广东省艺研所在梅州举办了一次为期近一个月的戏剧培训班。作为体制外的人,蒋志伟是没资格参加的,但他非常想去学习,于是打电话到省艺研所,跟时任领导梅晓所长表示想自费参加,即便是让他旁听也心满意足了。梅晓被蒋志伟所感动,点头同意了。在学习期间,蒋志伟带着问题,缠着授课的专家老师们讨教,慢慢掌握了创作大戏的基本规律。回来后,他又对剧本进行了大大小小十几稿的修改。终于,海歌剧《窑变》的剧本质量也逐步提高,获得了广西文化厅优秀剧目的扶持;同年也获得了文化部(现文旅部)的戏曲孵化项目的扶持。
“只要你记得人民,为人民办事,人民就不会忘记你。”蒋志伟由衷地表示。
以文艺初心为灯 向灵魂深处书写
自从《窑变》后,蒋志伟又创作了第二部采茶剧《情暖北仑河》,也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宣传部的“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精品三年规划”(2019至2022年度)重点项目。目前该剧在广西区内各地巡演。2021年,这两部戏也将参加广西三年一届的剧展。
△采茶剧《情暖北仑河》
“对于目前戏剧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有力推动了戏剧发展,全国各地的小剧种、稀有剧种、濒危剧种、古老剧种受到普通重视,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从业人员对剧种的保护意识大大增加。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等,以国家财力、地方政府财力资助艺术创作与生产,一批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戏剧作品不断涌现,戏剧剧目建设、剧种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初见成效。我觉得对于戏剧工作者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蒋志伟表示,他将以百倍的努力与热情,用心用情用功去创作与书写,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
今年九月,蒋志伟承担了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的重点项目——话剧《窗外的凤凰木》的编剧。这是一部以疫情背景下,一个小区的群众的生活的故事,该剧已于9月17号晚在广东省艺术剧院的首演。
“我非常感谢中山市委宣传部对我的信任,能让我把这个剧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呈现出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话剧《窗》再次修改提高,准备有机会在市内甚至市外巡演。”蒋志伟介绍,去年他的一部大型情景剧《香山潮起》也获得了2019年度中山市宣传部重点文艺扶持项目,准备进一步修改提高,希望能有机会为广大观众展现。此外,他与人合作为中山古镇镇灯饰产业转型之际创作的电影剧本《中国订单》、以及期待两岸早日统一的台湾老兵题材电影剧本《归途》也在做打磨中,不日成稿。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柯颂
◆图+2/记者 柯颂
◆编辑:詹琪琳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