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兵马俑现场,才能真正感受到书本里的描述,那种震撼是无法形容的!”7月30日,西区小学四年级学生麦域腾在家中,兴奋地跟记者说起“跟着书本游西安”的经历。这场融合了阅读、实践与探索的旅行,让历史从书页中“走出”,成为他心中可触可感的鲜活记忆。
制作研学手册埋下兴趣的种子
麦域腾下半年升入五年级,当记者走进他家时,最先被吸引的便是那间充满历史气息的书房。墙上粘贴着大幅中国简史、世界历史阶段图;书桌上摆放着《寻宝记》《长恨歌》等各类有关西安的历史书籍。翻阅每本书,麦域腾如数家珍:“这本《长恨歌》很有趣,以诗人白居易为第一视角讲述唐朝的故事,里面包含西安的历史城墙防线、大雁塔等景点的介绍…...”

“我每去一个地方前,都会提前阅读书籍了解当地的历史,这本《寻宝记》我看了三四遍。”麦域腾说,他还和妈妈一起通过纪录片、小红书、图书馆查找西安历史资料,筛选出心仪的景点后,制作了含兵马俑、华清宫、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景点介绍、思考题以及寻宝游戏的研学手册。“提前让孩子接触这些内容,是为了激发他对历史的兴趣,让他到了现场能有更深的感受。”麦域腾妈妈解释说。

7月7日,麦域腾带着研学手册与妈妈从中山上了开往西安的高铁。列车穿梭在秦岭山脉时,他趴在车窗上数着隧道,手里还捧着《寻宝记》翻看,时不时跟妈妈念叨:“书上说兵马俑的脸都是根据真人塑造的,我一定要仔细看看。”
多样体验让历史可感可及
5天的旅游时光,麦域腾见证了多个历史场景。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他见到了书本中多次提及的兵马俑。“书上说有 8000多件,而且每一件都不一样,分弓手、弩手、驾车兵、骑兵等很多种类,还有3个已完工的坑和 1个未完工的坑,到了现场一看,真的和描述的一样,密密麻麻的,特别震撼。”他仔细观察后发现,陶俑制作得非常精致,连青铜剑等武器都特别逼真。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寻宝活动”充满乐趣。对照提前准备的研学资料,他找到了不少珍贵文物,如唐三彩骆驼。麦域腾说,“仔细观察发现,上面有很多外国人形象,这和书里说的唐朝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相呼应。”
华清宫的《长恨歌》表演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都是舞蹈表演,音乐越来越急促时,能推测出是安禄山进城造反了。”麦域腾回忆说,为了还原场景,地面上还有圆圆的东西会喷火,加上灯光和雾,很有氛围感。

采访时,记者在书桌上发现了一个小巧的兵马俑黏土作品,这是麦域腾亲手制作的。他小心翼翼地将作品捧在手心介绍:“把黏土揉成一定形状塞进模具,中间要中空,黏土还要往旁边挤,压一会儿取出来就行,不用烧,挺有意思的。”

“对秦朝、汉朝到唐朝的历史了解得更清楚了。”这次旅行,麦域腾收获满满:“现场感受到的比书本和纪录片里的描述更让人惊叹,未来我还想通过旅游了解历史,比如去江西景德镇体验一下陶瓷制作。”
编辑 袁婵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陈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