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样!”这是广东思诺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思诺得公司”)董事长卢海洋近期发的一条朋友圈,配图是思诺得公司位于中山市沙溪镇沙水路10号的新厂房,白色墙体和深色玻璃幕墙组成的外立面格外显眼,该厂房的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

思诺得公司是一家从事空气污染治理、净化的高新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家用电器、空气净化器等。公司的新厂房虽然还未完全竣工,但过去一个多月,已经迎来了20多批客户。“客户对我们各项条件都非常满意。”卢海洋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作为沙溪镇首个通过预受理机制实现“拿地即动工”的“工改”项目,思诺得智能制造工业园于今年7月主体结构封顶,计划12月底开始投产。卢海洋表示,公司有信心用5年时间实现产值超20亿元。
新旧厂房对比: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思诺得智能制造工业园占地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7.5万平方米。走进二楼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地面通过不同颜色进行了分区。“绿色的区域会布置生产线,蓝色的区域用来放置物料。”卢海洋边走边介绍,而这么设计的目的是为接下来安装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打下基础。
在此之前,工厂内部的物流运输问题,一直是阻碍思诺得公司发展的最大痛点。
“我们之前的旧厂房是租来的,没有办法对生产车间进行合理化布局。”卢海洋说,比如将物料运送到生产线上,光是在车间里就必须“绕一大圈”。因为没有暂放区,需要工人驾驶叉车,及时将生产出来的成品运输到外面的仓库,不然就会在车间内造成堆积。在当时,各个物流线路之间“打架”是常有的事情,也因此消耗了思诺得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这些问题,随着思诺得智能制造工业园的建成都将迎刃而解。“我们会分批引进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设备。”卢海洋说。届时,在思诺得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智能运输设备自动将物料传输到隔壁的生产线,产品生产出来后,会由自动导向车(AGV)进行搬运,搭乘升降机送至最近的成品仓库,全程无需人力介入。
按照卢海洋的估算,未来公司不仅生产效率会大幅提升,由原来的年产量不足60万台增加至300万台,还可以节约60%的人力成本。
而新厂房带给思诺得公司的变化,远不止这些。作为一家科创型企业,思诺得公司的实验室由原来的600平方米一跃升级为现在的4000平方米,同时还配备有3000平方米的恒温恒湿仓库,用来保存特殊物料。除此之外,思诺得智能制造工业园配备了2000多平方米的装卸平台,而在旧厂房,来运输的货柜车时常因为道路狭窄发生拥堵。
“我们研发的一些产品,对生产车间的防尘有一定要求,以前不具备这个条件,不过现在可以陆续投产了。”谈起新旧厂房的对比,卢海洋感触颇多。
园区未来规划:将引进上下游企业
思诺得公司的新厂房除了自用,卢海洋还打算“呼朋引伴”,拿出一部分用来招引其他企业进驻。
“我们的目的不是出租厂房,而是要引进与公司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租金方面会低于市场价格。”卢海洋说。目前,新厂房一楼的空间初步计划租给一家注塑企业使用,该企业也是思诺得公司的供应商。
这家注塑企业位于外市,此前在与思诺得公司的合作过程中,每个月都会派遣驻厂人员来中山,卢海洋也会带领团队前往拜访。如果这家企业最终进驻,双方不仅可以省下运输成本,时间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毕竟比起电话、视频等方式,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往往会更加高效。
除此之外,还有两家上游企业也在思诺得智能制造工业园计划招引的名单上。“这两家企业一直都是我们的供应商,楼上楼下大家不光省了运输、包装费用,仓储空间也可以共享。”卢海洋说。
思诺得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今年一年,卢海洋成了“空中飞人”,奔走在世界各地,签下了不少订单。随着公司有了智能化的工业园“加持”,卢海洋接下来将尝试打开国内市场。
卢海洋表示,除了上游的供应商,公司产业链下游的销售平台,也是招引的目标。目前,思诺得公司正在与一家深圳的电商企业洽谈,卢海洋打算在工业园内打造电商平台。
如果招引顺利,思诺得智能制造工业园将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形成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模式,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如今,思诺得公司的“计划书”已经备好,新的一年,卢海洋将一个一个去践行。
编辑 江慎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