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8日,由市委宣传部、团市委联合举办的“理响兴中”2025年中山市宣讲大赛暨第五届中山市青年宣讲大赛复赛在中山纪念图书馆举行,来自中山各镇街、各单位的80多位选手,围绕主题“推进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相继登台,以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奋斗故事。据了解,该项赛事将评选出12名优胜选手入围总决赛。

基层一线工作者成“主角”
参与此次复赛的参赛者,年龄不同、职业各异,既有扎根中山的基层干部、创业青年、企业职工,也有坚守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充满青春活力的在校学生,以及“工改”、治水、法治、文化等不同领域从业者。他们立足岗位、胸怀大局,生动讲述中山广大干部群众在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中的奋斗故事和火热实践,充分展现中山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作为新成效。
“如今的安阜涌,不仅水质显著改善,还成为龙舟赛的举办地,河边上的儿童公园更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坦洲镇安阜社区书记助理杨舒晴登上宣讲舞台,以《安阜涌的蜕变》为题,深情讲述社区治水历程,描绘河水清澈、生态宜居的新貌。作为一线基层工作者,她见证了安阜涌从昔日水质污浊到如今清澈见底的生态蝶变。谈及选题初衷,杨舒晴表示,安阜涌的蜕变是中山治水攻坚与“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鲜活缩影,因此她选择了这一题材。通过参与宣讲大赛的初赛与复赛,她不仅在表达能力、素材整合上获得显著提升,更通过梳理治水脉络,深刻理解了高质量发展中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的内涵。

“我是三尺讲台上的党校教师,也是首批下派的‘工改’干部,深耕基层‘工改’一线的经历,为课程开发提供了鲜活的一手素材。”比赛现场,中共中山市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黎昭权分享实践与教学融合的心得。他将亲身参与的“工改”案例融入教学实践,通过定制化课程,帮助党员干部深刻理解这项改革对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意义。黎昭权提到,其课程特别设置教学研讨环节,引导学员分别从村民、企业和政府等视角,结合中山“工改”真实案例探讨改革路径,激发学员深度思考,提升决策能力。除了为中山党员干部讲授课程,近期他还为江门市学员分享中山“工改”经验,推动改革智慧在更大范围传播,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赛事培育理论宣传“生力军”
从志愿者的服务精神到乡村基层建设者的奉献情怀,从白衣天使的妙手仁心到新闻媒体工作者的铁笔担当……现场宣讲中,选手们围绕此次大赛“推进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的主题,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生动讲述反映个人奋斗和时代变迁的故事。

深中通道的开通为中山文旅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谭佳韵直观感受到深圳游客量的显著增长。“如果说深中通道是连接珠江口两岸的钢铁纽带,那么我们文旅人就是编织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谭佳韵表示,面对远超预期的客流,市博物馆全员加班加点保障基础服务的同时,也在暑假期间延迟闭馆时间,满足跨城游客的游览需求。此外,还创新开设“博物馆奇妙夜汉服专场”,通过文物展览、古风演艺、星空露营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中山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五一”小长假临近,谭佳韵表示,在比赛过后她将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以更细致热情的服务,确保游客在假期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连续多届担任赛事评委,我欣喜地看到,参赛选手数量逐年递增,赛事水平也在持续提升。”赛事评委陈蜀艳表示,从赛前专业培训到稿件创作指引,主办方在各环节都为选手提供了细致指导,让他们在舞台上充分展现风采。这些选手不仅是赛场上的佼佼者,更是各单位日常工作中政策宣传与解读的骨干力量。通过赛事的打磨,这支队伍正不断成长为能向群众生动阐释党委政府工作成效的“生力军”,在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