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5年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训班在中山纪念图书馆开课。活动由市妇联、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举办,旨在加深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内涵和实践要求的深层次理解,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协同打造儿童友好“中山特色”。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儿童友好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相关单位代表、各镇街及各村(社区)代表共250人参与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了曾参与多项妇女儿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起草工作,并主持开展了多项儿童发展领域国际合作项目的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妇女儿童工作智库专家宋文珍授课。她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基本内涵与战略意义、国际儿童友好城市运动的背景、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践发展历程,以及如何实现高质量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并与培训人员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宋文珍表示,高质量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将儿童最大利益作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核心价值追求,将解决儿童及其家庭的“急难愁盼”作为优先事项;完善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多部门合作的制度机制,统筹社会资源,提高儿童参与度;统筹推进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权利保障友好建设。
2024年中山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但此前中山早已有了先行动作。近年来,我市相继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编制印发总体规划;教育领域新增幼儿园学位6120个、中小学学位3825个,获评4个省级学前教育示范项目;建成95座儿童友好公园、130个图书馆儿童专区,打造51个市级和10个省级儿童友好基地,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适儿化改造等。
此外,中山还扎实推进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市卫生健康局四级主任科员黄莹介绍,在校园层面,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心理教师能力,建立校医协同机制,分级转介重点学生;建成多层次心理服务网络,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规划考评,覆盖医疗机构、基层平台和校园科普体系等。
市妇联四级调研员钱静表示,今年将落实好“重点打造2个儿童友好街区、5个儿童友好社区”这项民生实事。同时结合培训重点与《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管理机制,规范业务运作,协同宣传发动,稳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