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低产、低效,还产生污水导致污染,问题该如何破解?阜沙镇牛角村用年增收百万元的实践给出了答案。记者11月1日获悉,在阜沙镇政府的指导下,牛角村转变思路,攻坚克难,整合10个村民小组分散的土地资源,引进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如今,令人“头痛”的散户养殖场变成了千亩现代水产养殖园区。
现场:千亩园区32人管理
深秋时节,阜沙镇牛角村南部,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水产养殖园波光粼粼。鱼塘内不时出现鱼跃虾跳水叮咚的景象。牛角村党委书记梁建文和副书记陈建华再次来到养殖园区的塘头,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水产养殖园区和附近的村民共用一条变电线路,我们上负荷,村民用电会受到影响;不上负荷,塘里的鱼虾就会喘不过气来。为确保居民用电,供电部门给园区设置了一个上限,负荷触及,就会自动跳闸。我们希望村里采取措施,保障我们养殖园区用电。”养殖园区负责人王开雄开门见山,说出了企业面临的难题。
“好的,我们马上协调,尽快解决!”梁建文当场予以回复。在现场,王开雄告诉记者,他是海大集团旗下中山容海公司牛角村水产养殖园区的负责人。这片水产养殖园区共947亩,公司于去年开始承租10年,主要养殖生鱼、南美白对虾等。“你看,虽然面积很大,但是我们只用32人就能将鱼塘管好。”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水产养殖园区就像一个现代化的工厂,不仅各项设施摆放得井井有条,而且看不到任何污水,甚至杂草。
改革:攻坚克难 提质增收
出现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镇政府的支持和村党委班子的改革决心。陈建华说,去年之前,这片近千亩的土地资源在10个村民小组手中,每次变更租赁合同时,因为没有其他人参与竞争,基本上都由村里的30多位村民承租,平均每亩地的租金也只有2000元。不仅租金收入低,关键管理跟不上,导致杂草满地,污水横流,带来严重的污染。去年,村党委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痛下决心,攻坚克难,决定整合这些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实现提质增收。
“跟村民小组做工作后,近千亩土地被集中起来,村里借助全市美丽田园建设机会,拆除了以前的乱搭乱建,治理了污水,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而后整体对外招租,最终引来了海大集团现代水产养殖企业的进驻,每亩地的租金也涨到了现在的3000多元。”陈建华说,通过海大集团旗下公司一年的打造,形成近千亩的现代水产养殖园,每年不仅新增集体收入近100万元,污染问题也得以解决。
管理:从服务多人 到“一对一”
11月1日是阴历9月27日,逢“一、四、七”都是牛角村的墟日。一大早,牛角村的5名村干部就利用人多的时候,在村门口摆摊设点,集中做一些宣传类工作。“如果在以前,就抽不出这么多人手,现在就不一样了。”梁建文说,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服务对象的改变。比如鱼塘,以前村委干部要服务30多位承租户,现在变成了“一对一”,只要服务好容海一家公司就可以了。
尝到集约化管理好处的牛角村今年又把眼光投向830亩花木种植基地,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除海大集团承租的近千亩养殖土地之外,牛角村另有1600多亩养殖土地也在积极整合之中。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卢兴江
◆图+/记者 缪晓剑
◆编辑:汪佳
◆二审:朱晖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