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人居环境整治是优先题。而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今年上半年,中山深入实施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将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充分动员社会力量以“绣花功夫”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城乡既有美丽的“面子”,又有发展“里子”。7月12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到东凤镇调研时也强调,要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下大力气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城乡风貌
从“点上突破”到“全域焕新”
走进大涌南文社区,曾经乱搭乱建的锌铁棚不见了,五花八门的店面招牌变得整齐有序,古朴不失灵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古村焕新迎客,成为许多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文旅目的地。另一边,黄圃鳌山村古朴斑驳的蚝壳墙与风格统一的农房相互映衬,在群众“唱主角”的助力下,北约观音大庙风貌由红色改为青灰色,也更加贴合鳌山古村风貌。

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做法,是“百千万工程”逐步推进带来的新变化。今年上半年,中山以城乡人居环境和风貌管控提升为战略支点,构建起全域覆盖的整治矩阵。从水污染治理的攻坚克难,到推进“10+2”道路沿线风貌提升;从田间看护房的规范整治,到围蔽围挡的景观重塑;从桥下空间的活化利用,到“三线”乱象的标本兼治,实现了全市由点到线及面的改善提升。
暮色渐浓,华灯初上,横栏贴边村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正在进行……曾经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摇身一变成了如今充满活力的休闲天地。横栏桥下空间的改变并非个例,放眼至全市,曾被视为卫生死角、管理盲区的高架桥下空间,正通过改造变身为集健身、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健身广场、口袋公园等。透过桥下空间的改造反观全市的绿化美化工作,中山的城乡肌理正在重塑。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山已开展各类植树活动超1600场,种植绿化乔木超37万株;并大力推动“百条美丽河湖”项目建设,在河湖管理范围种植灌木、乔木等各类苗木合计11万株,其中乔木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约415亩。
此外,全市还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小榄永宁、古镇古一、沙溪龙瑞,打造为现代化标杆村;并依托萧友梅、吕文成等音乐文化名人资源,打造大涌南文、火炬高新区大环两个文化特色精品村。“我每天都会出来散步,这两三天时间里,发现村里又大变样,广场的杂树杂草被铲除了,占用村道的建筑材料被挪走了,沟渠积累的垃圾被清理了,乱搭乱建被拆除了……我们这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看着村里整治后的成果,火炬高新区大环的村民林伯喜笑颜开。
凝聚社会力量
共绘“人人参与”新图景
在“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中,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成为重要支撑。从政企协同到侨力联动,从群众共治到社团助力,多元社会力量的汇聚,正为城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推动约500个部门与291条村居结对,梳理形成近2000个结对共建项目,镇街“揭榜攻坚”项目约150个。同时,动员约3800名中山籍贯副科级以上干部回村投身“百千万工程”,开展“五个一”行动,带动街坊邻居主动参与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响应的良好氛围。
干部下沉驻村,成为链接社会力量的重要纽带。以南区街道马岭社区为例,市教育体育局派驻该社区的第一书记苏垣来,不仅为社区及经联社储备了一批后备干部,还充分利用“示范引领”项目资金,积极争取驻点市领导资金支持,联动市教育体育局、“双联双助”单位及各方社会力量的“朋友圈”,共争取到698万元资金,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提升当地人居环境品质,生动展现了干部在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基层中的重要作用。
在三乡大道改造中,建筑业央企、市属国企、镇属企业、民营企业凝心聚力,树立起“百千万工程”政企、村企合作的三乡样本。其中,中铁一局深度参与三乡大道全线施工建设;中山投控集团积极投身沿线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三乡古典家具行业协会助力绿化升级,沿线14家厂企主动退让厂区空间,用实际行动支持城乡环境优化。这种“企业出力、社团献策、商户配合”的模式,不仅高效推进了项目落地,更让“百千万工程”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事业。

乡贤与侨胞的反哺,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动力与资源活力。年初,百名海外乡亲、侨商代表及39个港澳同乡社团组织逾1000人回乡参与第38届中山慈善万人行,为“百千万工程”巡游助力,超1500万港币的捐款彰显了侨乡儿女对家乡发展的赤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理事长、澳门中山板芙联谊会理事长林焯佳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从父辈手中接过延续博爱精神的“接力棒”,从慈善万人行的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他表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更多年轻人回到中山、了解中山、建设中山。”
此外,在“我为中山种棵树”活动中,超2.3万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植绿,1400余万元投入建成的“同心林”“侨爱林”等主题林,不仅美化了城乡环境,更用绿意编织起联结海内外乡亲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群众的主动参与,则让“百千万工程”真正扎根基层、融入民心。在干部带头开展“五个一”行动的带动下,街坊邻居自觉加入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环境整治的队伍;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动员,新增的290户镇级美丽庭院,成为家家户户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生动注脚。这些来自基层的力量,让“百千万工程”从“自上而下”的部署,转化为“自下而上”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格局。
>>>数读<<<
●推进“10+2”道路沿线风貌提升,开展田间看护房、桥下空间、立面广告、围蔽围挡、“三线”整治等十大专项行动。
●依托萧友梅、吕文成音乐文化名人资源,打造大涌南文、火炬开发区大环2个文化特色精品村。
●开展各类植树活动超1600场,种植绿化乔木超37万株。
●大力推动“百条美丽河湖”项目建设,在河湖管理范围种植灌木、乔木等各类苗木合计11万株,其中乔木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约415亩。
●推动约500个部门与291条村居结对,梳理形成结对共建项目近2000个,镇街揭榜攻坚项目约150个。
●“百会助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上,5家企业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超15亿元。
●发动社会各界超2.3万人,累计资金超1400万元,建成“同心林”“侨爱林”“劳模工匠林”等一批主题林。
●争取全市港澳社团、乡亲捐款超1500万港币。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