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警惕这些疾病找上门
栏目:推荐 来源: 健康中山 发布:2025-11-0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健康无小事

防病于未然

11月健康风险提示

11月秋意渐浓

昼夜温差加大

在添衣保暖的同时

重点关注蚊媒传染病及呼吸道传染病等

一起来掌握防病要点

轻松防范健康风险

 

2025年11月重点防范疾病风险提示

备注:本风险提示表只纳入“需要关注”及以上级别病种/事件。

 

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均为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临床表现也有相似之处(如发热、皮疹、关节痛等)。

寨卡病毒病存在一些独特临床特点,如易引发结膜炎,部分病例感染后可能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孕期女性感染,可能导致婴儿患先天性小头畸形症。

此外,需注意的是,在上述三种疾病同时流行的地区,可能发生不同病毒的同时感染。

预防蚊媒传染病,关键都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健康风险提示

1.继续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如外出使用驱蚊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穿长袖衣物;家中安装纱窗、蚊帐。清除家中及外环境中蚊虫孳生地,如花盆底座、花瓶、杂物等处的积水。

2.如有出行计划,在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疫情发生情况和防控建议,提前备足防护用品和常用药物;出行期间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回程后两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做好健康监测。

3.孕妇和备孕女性应避免前往境外寨卡病毒流行地区。若从寨卡病毒疫情流行地区返回,男性需在3个月内、女性需在2个月内使用避孕套进行安全性行为。孕妇的伴侣若有寨卡病毒流行地区的旅居史,在该孕妇的整个孕期,需使用避孕套进行安全性行为,或避免性接触。

4.如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结膜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告旅居史和蚊虫叮咬情况。

 

预防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不排除出现新变异株引发新的疫情波动的可能性。进入秋冬季后,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活动逐步增强,将出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

健康风险提示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3.科学佩戴口罩。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就医时需全程佩戴口罩。

4.积极主动接种流感疫苗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

5.如有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应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社交活动,及时就医。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等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常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流行。主要通过摄入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或)水,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气溶胶传播。学校和托幼机构为暴发疫情高风险场所,同时也要关注集中供餐的厂企。

我市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季是4月-11月,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托幼机构、低年龄组培训机构和小学低年级是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高风险场所。

健康风险提示

1.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设施后、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应及时洗净双手。

2.多通风,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生熟食物分开盛放。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贝类、海鲜等食品要确保彻底煮熟后再食用。

4.如出现腹泻、腹痛或呕吐等症状应充分休息,及时就诊,不带病上班、上学。

5.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戴口罩和手套)妥善处置呕吐物、排泄物以及被呕吐物和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6.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多留意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如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带病上学;患病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玩耍,减少与他人接触。

7.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以及重症的发生。

 


编辑  张英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