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奇||断断续续作家梦(世相/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3-08-23

断断续续作家梦

估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做了一个美梦,突然中途梦醒,想再梦回去,却发现不能够了。但是隔了一段时间,竟然又做回同一个梦。

我写作的经历就象这梦。

我写过较长时间的日记,从初中到大学,中学时的日记本遗失了,大学时的仍躺在家里壁橱底层。上中学时,每天晨读,我忘我地大声朗读课文,极其投入,有时语文老师走到身旁站了很久,也不曾发觉,并在练习本上涂鸦,写所谓的诗。我自觉该读文科,我的语文老师也看好,拿我的作文在班上作范文宣读是常事,甚至预言我将来在这条路上会有所出息。那时,我真切地怀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

我如愿考上大学中文系,但一上来就遇挫折。年少不知天高地厚,大学里,我做过最勇敢的事,不是写情书,而是给老家所在地市的作协主席冒昧写过一封拜师信,只因为他举办的刊物发表过我高中唯一印成铅字的一篇作文,但去信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我也勤练笔,除开在校园征文比赛拿过一次三等奖,投出去的稿件一次也没中过,非常让人丧气。那时系里每一级都有文学特招生,写诗、散文、小说的都有,常有作品见于报刊,让我眼红又失落,但他们特立独行,吊儿郎当,旷课和补考的不少,性情乖戾,大家都不怎么喜欢他们的习气,觉得太另类。我内心矛盾挣扎,前进没见成绩,后退又不甘平庸,慢慢地心气也磨平了,觉得作家也不过如此。

文学,真是种在心里一枚顽强的种子,总是忘不掉。参加工作后,我还买过新出版的小说读,躲躲闪闪夹在一堆书里。同事偏偏一眼瞄到,调侃我:“哟,你还爱读小说,不会仍是文青吧。”我不吭声,也不辩解,把小说偷偷带回了家。在此后多年里,我都差不多忘记曾经有过作家梦这回事了。

我抱着一腔热情辗转几个单位,但并没有起色,一次次错失大好机会。隐约之间,各种不顺利似乎在发酵和催生莫名的情感。有那么半年时间,因为工作业务宣传需要,我自发性连珠炮似的给国家级报纸写了近二十篇文章,每篇大约三千字,均神速见报。这些文章,没给我前途进步带来任何利好,却变相地激活了我的作家梦。

我暗自问:“是不是可以写一写,也许能做个作家。”

于是,我开始写。第一年,干劲凶猛,差不多晚晚写一篇稿,写完即投,到处乱发,也不知道从网上搜来的那些投稿邮箱是真是假。很好彩,竟然在省级城市日报和晚报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在一个地级报等平台上发了六七十篇。这成绩红旗招展,非常诱人,非常鼓舞。编辑老师说我文字功底不错,可以写呢。我便有些飘飘然。

很快,我遇到瓶颈,再也没在这个报纸上过稿,可以理解为我稿件质量不稳定,逐渐让人家失去了审稿的耐心。接着,有文友严正地告诫我,不能一稿多投,绝对不能一个邮件像撒胡椒面一样投稿,不能一稿同时投一家报纸的多个编辑,不能一稿同时投同一座城市的多家报纸,这样会被编辑列入黑名单,这是常识。我如受当头棒喝,原来只顾埋头写稿,竟对投稿完全无知。为增强写作自信,我有样学样,成功加入某市作协,先卡条起步线,免得收稿编辑看扁我,当成第一天写稿的新手。

越写越发现,作家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样,我充其量只算一个写作爱好者,一个入门者,梦想远之又远。有些人的勤奋完全吓倒了我:一个月上稿四十篇,一年上稿四百篇以上的小年轻;跟我同龄人,却已发表作品800万字,著作等身;有频上《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大刊大报的。我一个大学同班同学已是省作协副主席,获茅奖鲁奖的,不少也是七十八十年代人……真是各位神仙,也有不少人写作几十年,发表作品几千篇,仍然仅是普通作家而已。这条路上的艰辛、竞争程度可想而知,绝不是入到某级作协的门,出了几本书,办过讲座,那么简单。成功者寥若晨星,芸芸者如辽阔草原,天与地的遥远距离。

我突然明白,写作目的不是当作家,更不是为名利,而是自由抒发,开一个情感和精神的天窗。我想,哪怕一篇作品也不发表,我也写下去,只为喜欢,就当写给自己。

这样一想,天开云朗,作家梦如烟尘般飘散了,好像就从来没有过。蓦然忆起鲁迅的话,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但我深知,它曾经且的确来过,只是断断续续如梦而已。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深读 | 今天,96岁的她,想念19岁的哥哥
推荐 21791人浏览   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