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中山,为中山人民做一些好事实事是我的愿望。”再有两个月,大家熟悉的“建言伯”凌志坤就86岁了。退休2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践行老年梦,关注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关心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
八年前坤伯参加中国梦深化改革座谈会,定下“老年梦”目标:学到老活到老做到老,继续发挥自己的余力,为中山人民做一些好事实事。八年来,他撰文过百篇、总字数逾60万字,出自于他手的不少文章更被视为“金点子”,供市委市政府、东区党工委及有关部门作决策参考。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坤伯“不甘示老”,表示要继续发挥着一名老党员的光和热,深挖红色基因为建党百年献礼。
老党员街巷里宣讲成名嘴
“作为老党员,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好,责无旁贷。”家住东区街道竹苑社区的坤伯是一名企业退休党员干部。提起他的名字,社区党员群众人人皆知,因为他是宣讲团的名嘴,尤其擅长结合鲜活的事例,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宣讲理论,处处透着亲和力和感染力。

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理论、新方针、新政策,坤伯就会自发学习。坤伯家的书架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求是》《中山党史》等读物摆放得整整齐齐,记者随机取下一本发现,不少书页已经发卷,页面空白的地方是密密麻麻的笔记。
“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落下,这两年我还学会用学习强国,坚持每天学习、每周写学习心得。”坤伯谈起学习心得,表示以“学、研、写、讲、做”五结合来要求自己。在客厅的桌面上,几本《百姓宣讲资料》厚重而抢眼,里面的每字每句都是由他亲笔手写,再给打字员打印印刷。
2018年,坤伯撰写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谈参与中山改革开放亲历故事和感悟》课件,以亲历者的角色,从《小榄公社农民黄新文中国农村第一个万元户》《中山纺出“3.28”招商洽谈会》以及《香港乡彦杨颖滨家族捐资兴建中山市人民医院》三个“中山改革开放故事”讲述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该课件先后在东区五个社区宣讲,不仅受到了听众一致好评,更是被市委宣传部以优秀宣讲作品上报省委宣传部,受到通报全省表彰。据了解,八年来他的宣讲足迹遍布多个镇区,走进社区和企业,听众超过2000人次。

践行老年梦为老人谋幸福
1993年,凌志坤老伴患病,导致行动不便。出院后回家,看着斜斜的楼梯,再看看大病初愈的老伴,凌志坤“望楼兴叹”,不得不找人把老伴背回位于六楼的家。“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大,由此延伸开去,我想到身边可能有很多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也面临着上楼难题。”
凌志坤决心走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听呼声。耳闻目睹,感同身受,大量印象深刻的事实,引发了凌志坤的关心和热心,随即撰写了一篇《推行旧楼加装电梯让老人安度晚年建议》一文,向有关部门积极献言。后来见项目因各种原因进展缓慢,他又先后进入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整合群众意见,先后撰写了九篇相关建议文稿,共4万多字,不断为推动市内旧楼加装电梯而奔波。如今,他看到一幢幢电梯陆续落地,有效改善了老人居住环境,感到非常的开心。
新的一年,凌志坤又把精力放在老人食堂、老年人如何学习操作智能化设备上。“我们老年人也应该有梦,有梦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耕耘,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有收获才会有幸福。”用心倾听群众心声,用笔积极献言,凌志坤的老年梦是为老年人发声,让中山的养老环境,老年人群体在这座博爱之城老有所乐、无忧无虑。
深挖红色基因为建党百年献礼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每个共产党员入党时的誓言,我希望自己能继续发光发热,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凌志坤真诚说道,即使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共产党员的身份却永远不能“退休”,在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同时,老党员还应尽力发挥余热,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献礼建党百年,凌志坤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看,这是我的手稿。我要向群众宣讲党史,让群众了解党的由来与发展,才能让党的红色基因精神在百姓心里扎得更深。”朴实的话语中,流露的正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据统计,8年来他共撰文超过100篇,其中百姓理论宣讲课件25篇,深化改革建议25篇,社区治理意见20篇,“三亲”史实15篇,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10篇,其他5篇,加上相关附件,类编成《我的老年梦(上下卷)》《参与中山改革开放40年记忆》《百姓宣讲资料》等六本笔记,共60多万字,引起了社会关注和好评,为中山发展提供了很多“金点子。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伟祺 实习生 陈琳琳
◆图+/记者 王云
◆视频摄制/黄艺杰
◆编辑:曾淑花
◆二审:彭晓剑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