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榜样(52):23年环卫“老将”身残志坚只为扮靓家园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10-27

10月25日晚,在紫马岭公园举行的“致敬城市美容师,共建文明美丽中山”晚会现场,干了23年环卫工作的唐达第一次作为“主角”参加。数百台无人机在夜空中打出“向环卫工人致敬”的标语,“感觉特别自豪。”

在大涌镇环卫处工作的唐达,20年前清扫马路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伤残,康复后重返环卫岗位。他从未将自己看作残疾人,仍旧尽职尽责,他说,做一份工就要尽力做到最好。唐达获评2020年第三季度“中山好人”。

不怕脏臭累往下水道钻

10月25日上午,在大涌旗山路,记者见到了开着电动三轮车、戴着安全头盔,正在巡街中的唐达。他虽然不再从事一线环卫工作而是做管理,但他每天九成左右的工作时间,都在路面开展巡查,以及解决各类突发、应急情况。

唐达是四川人,1997年入职大涌镇环卫处,他在不少岗位都锻炼过,扫过大街、做过垃圾清运,也疏通过下水道等。

做一线环卫工的时候,凌晨4点就要起床,穿着反光背心,穿梭在大涌镇大街小巷,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那时大涌镇只有几条干道,环卫工人才有十多个。”

最脏、最累的活儿莫过于疏通下水道。唐达不怕脏,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顶着难闻的气味,掀开下水道盖,就往里钻,检查管道堵塞情况,“很多时候是树根太发达,就得钻进去剪。”

由于大涌镇保洁作业工作任务重,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每个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他都主动要求留下值守,每年只请一次年休假回老家探亲。

工伤康复后重返工作岗位

唐达看到路边有一堆垃圾,下了环卫车,拿起扫把和簸箕走了过去。唐达走起来有些趔趄,左脚不太能用力,但速度并不慢。

2000年6月的一天,唐达在清扫路面垃圾时,被一辆失控小汽车撞倒在地,导致脊柱受伤,在病床躺了8个月。出院时,左腿仍无法正常行走,医生评定,可能一生都需要拄拐杖。不过,3年后,唐达去医院复查丢掉了拐杖,连医生都觉得神奇。

康复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唐达也经过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番挣扎。刚从医院回宿舍休养的那段时间,他不愿面对工友。“等他们上班后我才出门,练习走路。他们下班后,我就把自己关在门内不走动。”他怕别人看见他腿脚不便的样子,甚至3年没有回过老家。

在康复的过程中,唐达感受了很多关怀和鼓励。大涌镇党委、政府各级领导,镇环卫处同事多次探望并了解他的需求。“妻子会叫一些关系好的工友来陪我。”经过2年的休养康复,唐达决定重返环卫岗位。

“这个决定是对的,让我从自卑中走出来,因为我知道自己是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唐达走上了管理岗位,一方面要督促其他环卫工人按时按质开展保洁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各项沟通、协调、调度工作,并及时处理应急突发情况等。

正在马路清扫的文姐说起唐达,“他能吃苦受累,别看腿有点不方便,巡查时看到一些垃圾,或垃圾桶满出来,他等不及同事来,总是亲自动手。”

急难险重中彰显环卫工人担当

唐达闲不住,每天回办公室处理一些公务后,立即就又上街了。

大涌镇上百条道路,他条条清楚,哪里是保洁重点,日常要加派人员;暴雨天什么路段容易积水,需要及时疏通;台风天要提前做哪些准备,他心里都有一本账。面对一些突发任务,他也随时待命、迅速调度,确保及时高效完成各项任务。

2017年8月23日,当年第13号超强台风“天鸽”在广东珠海登陆,大涌有多处地方出现树木倒塌、广告牌飞落的情况,很多主干道路因此受阻成为了“断头路”。

台风稍一停歇,唐达指挥一班相对年轻的环卫工人冲锋一线,开着卡车,带着电锯上路清障,不到一天时间,大涌很多主干道路就恢复了正常的通车秩序。

同样就在前不久,适逢大涌镇国家卫生镇复检以及中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关键时期。环卫工作是重中之重,长达3个月内,唐达与其他环卫工人一起,每天从凌晨4点忙到晚上8点,有时晚上还需配合其他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扮靓城市还靠大家共同努力

工作累、脏、苦,但唐达却说习惯了。他的三轮车的椅子上,放着一个能装1L的矿泉水瓶子,“水是自己从家里灌的,夏天一天两瓶。”

在大涌生活工作23年,他感受到,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人越来越尊重。“有时水喝完了,小吃店、快餐店的老板都会热情灌水。”这次举行的致敬环卫工人的晚会,也让唐达倍受感动和鼓舞。

白天举行的环保车辆大巡游,也让他大开眼界,“现在环卫工人年龄普遍偏大,只有几个‘80后’,没有‘90后’,希望以后随着机械化环卫设施和管理的提升,更多的年轻人也能成为城市美容师。”

工作之余,唐达喜欢打乒乓球,还是附近公园里的“第一”。他对目前的生活、工作状态很知足,“待遇逐年提高,生活简单充实,工作越来越顺手,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吧,会一直坚守下去。”

在采访的最后,他希望大家能更多用行动支持环卫工作,比如开车时不往车窗外扔垃圾,扫好自家店铺“门前雪”,“城市的整洁干净,还有赖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通讯员 李泽凯
◆图+4、视频拍摄/记者 王云
◆视频制作/冯敏旻
◆编辑:沙玉兰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