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陈旧的立式空调静立一旁,呼呼转动的吊扇给闷热的房间送上一股清凉,几张简单的桌椅,屋子装饰简单却干净,这是东区长江三溪社区萧水玲的家。
今年60岁的萧水玲是邻里眼中孝顺贤惠的好媳妇,是无私奉献的好妈妈,36年如一日地照顾97岁行动不便家翁的日常起居,32年来还悉心照顾先天智力残疾的女儿和31岁患有癫痫病的小儿子,除此之外,她还要帮大儿子照顾2个孙女。8日中午时分,记者来到萧水玲家中时,她正在门前的院子里晒着棉被衣物,一旁打闹的两个孙女让这个家庭有了不少生气。

不忍心放弃早产女儿
“这个叫姐姐,那个喊哥哥……”见到记者走进家中,萧水玲的小儿子阿恒让两个小侄女同大家打招呼。
一旁先天智力残疾的女儿穿着粉色短袖衬衣,抬起头看着满屋子客人,站起身来想做点什么又一屁股坐了下来。“她经常这样,想做些什么转眼就忘记。坐不定、一产生幻觉还打人。不看住她,两个侄女就会被她打伤。一丁点放松都不得。”一旁的萧少玲解释说。
萧水玲1984年嫁到了东区长江村,先后产下了大儿子,二女儿阿倩和小儿子阿恒。让萧水玲终生难忘的是二女儿的出生,那是1987年,怀上二胎的萧水玲以为有了头胎的生产经验,并没有特别注意。一天,如常劳作过程中突然腹疼,腹中只怀了6个多月的二女儿阿倩毫无征兆地在家中紧急生产。由于是早产儿,刚生出来的女儿比一般婴儿要小得多。“指甲都没长出来,个子比花瓶还要短半截儿。生下来当天,我哭了很久很久。不知道以后怎么养育她。”
萧水玲说,坐月子的过程中,曾有邻居和亲戚建议她放弃阿倩。“可在我和婆婆的照顾下,眼见女儿一天天长大,越来越不舍得。直到后来才发现早产儿还是有不少的后遗症。她的智商发育一直跟不上,还偶尔有幻觉,喜欢打人。”经过32年的养育,看着女儿也有了一些进步,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即使女儿在洗漱仍然需要帮忙,女儿偶尔大小便难以控制,萧少玲都已倍感欣慰和满足。
一刻都不能放松、不敢生病的操心母亲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原本只有1个残疾人的家庭已不是轻松。2000年,命运像给萧水玲又开了一次玩笑。临近春节,此时12岁阿恒乖巧地帮助父母粉刷墙壁时,不料从梯子里滑下来了,头部着地。“刚爬起来后没有外伤,可不到五分钟,嘴唇死黑死黑的,吓到我们连忙送往市人民医院。”萧水玲永远记得那个晚上,一家人在手术室徘徊了5个多小时,直到午夜医生才出来。“医生说,脑部的大动脉出血了,稍晚一点都可能挽救不回来。出来后又在ICU观察了一个星期。”当时没有医保,这次意外,给这个家庭留下了几十万的债务,也给乖巧的阿恒留下了癫痫症——每天需要服药,毫无征兆地发作晕倒。
如今萧水玲每天的5点多起床,帮助家翁做物理按摩以减缓身体疼痛,每根手指、脚趾、双腿、双手等轻轻安抚,一旁的丈夫直夸她有耐心;而从每天7点开始,就到了料理女儿个人卫生的时间,清理女儿的床铺,帮助女儿洗澡等;到了中午时分,还要照顾一家人的午饭,下午才有空做家务。晚饭后,萧水玲还要辅导孙女,帮孙女儿洗漱。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辛苦我倒不怕,只要小儿子和家公不要到处跑。”让萧水玲放心不下的仍然是,不认路的家翁和随时晕倒的儿子。要照顾一家子大小,萧水玲稍不注意就难免让家翁“溜走”。“2019年,我特地统计了一下,一共找了他10次。最远的一次,他骑着电动车到了东区的金字山隧道。还好有好心人看到我在电动车贴着联系方式,顺利地找回来。”
随着大儿子的工作繁忙,近一年来,将两个女儿也交给了萧水玲照顾,让萧水玲添了几分繁忙,也多了几分乐趣。“我很乐观的,虽然没有听过女儿说一声母亲节快乐,但孙女和儿子都很理解我,也很会哄我。两个孙女儿年纪轻轻已经懂得照顾姑姑和叔叔。现在只希望一家人都身体健康。女儿和儿子的病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渐渐掌握力所能及的技能。再苦再累我也要把日子地过下去。谢谢大家的关心。”采访中,萧水玲始终面带笑容。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见习记者 陈雪琴
◆图+/记者 夏升权
◆编辑:袁凤云
◆二审:韦多加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