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鞋王”续写中山情缘:企业总部70%面积将建公园,与市民“共享”
栏目:专题 来源:中山+ 记者 付陈陈 何腾江 发布:2025-04-10

四台挖掘机高举机械臂、悬挂的红色鞭炮在轰鸣中炸响、碎屑如红云般纷飞……4月10日上午,中山华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利集团”)总部项目动工仪式在火炬高新区隆重举行。集团董事长、年逾七旬的“鞋王”张聪渊现场宣布,将投资超4.5亿元建设总部大楼,打造集办公、高端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全新商业地标,预计未来5年实现营收超70亿元,税收贡献超5亿元。

4月10日上午,中山华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奠基仪式在火炬高新区举行。记者 罗杨鸿 摄

在这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还有一处更为动人的细节:集团总部占地共17亩,其中5亩用于总部建设,其余将规划为绿化休闲空间。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湾区时代,一家企业能拿出70%的土地用于“市民共享”,看似“奢侈”,实则是华利集团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诠释,更是一位扎根中山二十年的企业家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回馈。

● 跨越海峡的制鞋传奇

褪色的粉红墙砖、贴绿膜的旧式厂房,在华利集团园区内,这些跨越20年时光的工业伙伴,见证了华利集团从初创到辉煌的历程。

1948年出生于台湾云林的张聪渊,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投身制鞋业,在当地产业“内卷”加剧的20世纪80年代末,他敏锐抓住中国改革开放机遇,首站落子广东番禺创立兴泰鞋业,借势人口红利缔造出“广东最大鞋厂”的传奇。

2004年,当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涌动,张聪渊再度展现战略眼光,将事业重心移至中山火炬高新区,投资兴办中山华利企业有限公司(后变更为中山华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随后的岁月里,这位掌舵者以“工匠精神”打磨供应链,用十七年时间带领企业在深交所上市,2021年市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中山跻身“胡润中国500强”(2024年第137位)的制造业标杆。

如今的华利集团,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鞋厂,主要从事运动鞋的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旗下光是子公司就超过40个,不仅如此,张聪渊还将自己的制造工厂开到了越南、印尼等地。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华利集团公司销售运动鞋2.23亿双,同比增长17.53%;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40.06亿元,同比增长19.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8.41亿元,同比增长20.01%。

●“把中山当作家”的企业家情怀

动工仪式上,张聪渊致辞时数次因激动而拔高音调,这位在短短几分钟的发言中多次提及“中山”的企业家,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我和我的企业都是中山培养起来的,我把中山当作我的家。”

华利集团董事长、“鞋王”张聪渊致辞。记者 罗杨鸿 摄

这种情感投射在总部项目的规划图中——项目将预留12亩的土地打造绿化休闲空间,向市民开放共享。张聪渊将此当成服务中山市民的一次宝贵机会,期待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更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华利集团总部所在地,周边既是工业园区,又是市民居住地。记者看到,一侧是城市主干道逸仙路,车水马龙,繁华喧嚣;另一侧则是小桥流水,静谧恬淡,市民依水而居,烟火气袅袅,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希望总部大楼建好之后,企业是敞开大门,让市民自由进入企业的公园,或悠闲漫步,或驻足赏花,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张聪渊动情地说。

华利总部大楼效果图。图源:中山发布

这种情怀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信心。尽管在全球多地设有工厂,张聪渊仍将集团总部定锚中山:“这里的城市规划、产业基础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政府惠企政策的持续加码,让华利能心无旁骛谋发展。”

正如4月9日,市委书记郭文海调研华利集团企业总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时所说,张聪渊董事长是一位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台湾企业家,此次华利集团坚定信心在中山建设总部,体现了张聪渊带领“华利人”扎根中山、回报社会的深厚情怀,这是对中山发展最大的支持,也为本土企业家们树立了榜样。

● 加速向“世界级数字化制鞋工厂”迈进

当前,深中通道已经通车,“黄金内湾”规划加速落地,火炬高新区正迎来“双区驱动”战略叠加机遇。在此背景下,华利集团总部项目的落地,不仅标志着企业向“世界级数字化制鞋工厂”转型迈出关键步伐,更成为检验中山营商环境竞争力的重要标尺。

深中通道。记者 夏升权 摄

张聪渊表示,华利集团将优化总部功能布局,大力推进“工业+旅游”,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以人工智能赋能企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汇聚高端人才、科技和资源,不断做大做强、迈向全球一流。

据了解,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火炬高新区国有企业张企集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高效协调解决土地审批、规划建设等关键问题,推动项目从签约到动工的全流程加速落地。“我们相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辐射湾区、链动全球的产业新地标。”张企集团总经理李军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华利集团这样的优秀企业选择火炬、扎根火炬,拥抱机遇、共谋发展。

作为倍受关注的“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点项目,华利集团产生的链式效应已初步显现。据预测,总部项目建成后将带动纺织面料、模具制造、智能物流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大力提升区域产业链协同效率。

在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华利项目的战略价值已超越企业个体发展范畴。它既是对中山“制造业当家”战略的生动诠释,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注脚。随着项目进入建设实施阶段,一个新型产业地标正在珠江口西岸加速崛起,为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对话 

把客户引到中山,扎根发展产业
——专访华利集团总经理刘淑绢

华利集团在中山发展的20多年间,不仅专心专注于将企业做大做强,还诚心诚意当好中山的招商大使,“以商招商”扩大朋友圈,引领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记者在华利集团总部动工仪式结束后,独家专访了华利集团总经理刘淑绢。

记者:华利集团扎根中山20多年来,在“以商招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淑绢:像VF、Converse这些外资企业,就在我们的隔壁,它们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把客户带到中山来,让它们落地在中山,然后大家一起发展壮大。同时,还有一些配套产业也过来了,都在中山发展得很好。

记者:目前,中山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正加快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之城、人才重地。请问华利集团的人才结构怎么样?

刘淑绢:我们非常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像3D打印、精密模具、超临界物理发泡等一些重要的、先进的研发项目,全部留在中山。

记者:请问是否方便透露2025年的生产目标?

刘淑绢:2024年集团生产销售运动鞋2.2亿双,今年预计也会有不错的增长。虽然整体经济环境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我们有信心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新闻延伸 

社会捐助金额超500万元
——华利集团发布2024年环境、
社会和治理报告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胡润百富榜》显示,在前100名榜单中,张聪渊家族凭借720亿元财富登上第45位,成为中山首富。如果从个人财富角度看,张聪渊已经足够功成名就,但他始终认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对社会责任的坚守。这种责任便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情怀与担当。

4月10日晚,华利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详细披露了集团在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数据显示,2024年,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施了一系列社会贡献项目,总捐助金额达到509.53万元,同比增长134.7%。其中教育类19.20万元(4%),帮扶类116.73万元 (23%),助残类7.75万元 (1%),其他365.85万元(72%)。

通过 2024 年的这些社会贡献项目,华利集团不仅彰显了其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与担当,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贡献了积极力量。

此外,华利集团还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政策导向极推进,为支持省委“1310”工作部署的深入实施与“百千万工程”的积极推进,于2024年度向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捐赠10万元人民币,旨在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共绘农村繁荣新篇章。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我们一贯的坚持。”华利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社会责任实践,聚焦教育、扶贫等领域,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担当,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