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收废品防蚊虫孳生,横栏宝裕村把“要我清理”变成“我要清理”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柯颂 通讯员 林倩袁 发布:2025-08-04

8月4日清晨,横栏镇宝裕村的巷道里飘起了驱蚊香的味道。村党委书记冯洛朝带着几名穿马甲的志愿者,以及废品回收师傅,拐进村民麦伯家的院子,清理一堆塑料瓶罐。不多时,院子清理干净了,麦伯也收到了26元的货款。

这一幕,正是宝裕村创新推行“资源回收+环境治理”模式的缩影。此前,该村整治卫生黑点的时候不时遇到梗阻:有的村民觉得旧瓶罐、废轮胎“扔了可惜”,有的村民嫌镇上回收点距离远,有的村民总说“说不定以后用得上”,导致杂物越堆越多,成了蚊虫滋生的温床。

志愿者协助清理村民家的塑料瓶罐。通讯员供图

“村民不是不配合,是没找到让他们‘愿意动’的理由。”冯洛朝道出关键,“我们联合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让回收师傅跟着入户队一起走,村民觉得‘有价值’的废品,当场分类、估价、付钱——把‘要我清理’变成‘我要清理’,积极性自然就起来了。”

实打实的变化,藏在一组组数据里:新模式推行以来,宝裕村已清理卫生黑点30多个,回收废旧轮胎185个、玻璃瓶1000多个、塑料瓶300多斤,曾经的“蚊媒温床”一个个消失。

“清走废品只是第一步,还得断了蚊虫滋生的根。”冯洛朝指着志愿者手里的大编织袋说,入户时志愿者都会带着袋子,对村民家一些废弃容器当场劝导清理,“能一次清的绝不留到下次,从源头根治蚊媒黑点。”同时,村里每天定点定时开展蚊虫消杀,志愿者挨家挨户讲解防蚊知识,“用脚步织密防线,村民看在眼里,也更愿意主动配合。”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