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处积水点被清除!中山南头农贸市场织起“防蚊网”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柯颂 通讯员 吴帆 发布:2025-08-0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8月3日清晨6点,中山市南头镇将军市场的水产区已有了动静。穿藏青色制服的市场监管员李姐正蹲在摊档角落,用纸巾吸干泡沫箱底的一汪积水,“张叔,这水看着少,可是蚊子的‘产房’,基孔肯雅热就是靠它们传的。”她一边说,一边把一张防蚊宣传贴贴在摊主的操作台旁。此时,市场入口的电子屏正滚动着“清积水、灭蚊虫、防疫情”的红色标语,与远处消杀人员背着喷雾器走过的身影,共同构成了南头镇农贸市场专项防控行动的鲜活图景。

消杀人员背着喷雾器进行消杀。通讯员供图

基孔肯雅热通过蚊媒传播,而农贸市场因生鲜摊档多、潮湿环境常见,成为防控的关键战场。响应省市文件精神及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南头镇市场监管分局迅速集结力量,在全镇7个农贸市场打响了一场“清死角、断蚊源、强意识”的攻坚战。

“白纹伊蚊叮咬后,最快3天就可能发病,发热、关节痛都是典型症状……”上周三的市场管理方培训会上,投影仪幕布上的蚊子孳生图解让百余位经营者凝神细看。南头镇市场监管分局的工作人员拿着解剖过的积水瓶讲解:“瓶底这些幼虫,就是从咱们摊位的排水沟、水桶底长出来的。”这场培训不仅讲清了危害,更手把手教方法——水产摊如何垫高容器防积水,蔬果摊如何整理纸箱断孳生,垃圾暂存点怎样做到“桶满即清、桶净无污”。

走进整治后的南头镇各大农贸市场,变化扑面而来。以往水产区地面常见的水渍不见了,摊主们都备着吸水拖把,收摊即拖;干货摊的纸箱不再靠墙堆,而是架在离地30厘米的架子上;公厕门口的保洁员正拿着喷壶消杀。“现在每两小时查一次,墙缝都喷到,保证无蚊无蝇。”这些变化的背后,是247人次执法力量的持续攻坚:他们分3组对7个市场开展多轮全覆盖检查,小到一个倒扣的塑料碗,大到整条排水沟,都纳入检查清单。

消杀工作定时定点进行。通讯员供图

据悉,截至8月2日晚,这场行动已交出亮眼“成绩单”:218处积水点被一一清除,138个卫生死角(从堆杂物的消防通道到积垢的下水道口)彻底清理,11.5吨垃圾被及时清运,59.1公斤灭蚊药物精准投放到孳生风险点。更关键的是,2185户商户的防控意识被唤醒——卖活禽的王婶现在每天收摊后,会特意把接粪盘冲洗干净;卖水果的小陈给摊位加装了防蚊纱网,“以前觉得蚊子烦,现在知道是‘健康隐患’,自己清理才安心。”

“市场每天早晚两次消杀,镇里统一消杀时我们全程配合,消杀记录都记在这本册子里。”将军市场负责人翻开蓝色台账,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消杀时间、药物名称、操作人员,“上周检查,我们的垃圾暂存点还因为‘桶盖未盖严’被通报,现在每半小时就去看一次。”这样的严格,正是为了切断蚊媒传播的每一个可能。

“农贸市场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这里的防控网织得密不密,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南头镇市场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形成“市场自查+监管督查+商户自律”的长效机制。如今,在南头镇的农贸市场里,摊主互相提醒“别留积水”的声音多了,主动清理杂物的身影勤了,一张由管理者、经营者、监管者共同编织的“防蚊网”正越收越紧,为阻击基孔肯雅热筑牢了最贴近民生的防线。


编辑  张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