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印发产业科技、城乡形态、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四个升级改革行动方案。三乡镇积极探索实践,赋予新时代“枫桥经验”鲜明的南粤特色。通过织密“1+6+N”基层治理网络,三乡镇成功实现让群众化解矛盾“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将“和谐”深深融入城镇发展脉络。

矛盾化解“一站式”
从“多头跑”到“一地结”

“现在方便多了,有矛盾直接去镇综治中心就行!”曾受欠薪困扰的家具厂员工感慨。三乡镇综治中心以“群众吹哨、部门报到”为原则,创新采用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机制,整合多部门力量,提供“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帮扶”一站式服务。无论是劳资纠纷、邻里矛盾还是房产物业问题,这里都是高效响应的第一站。


去年11月至今年7月,依托“法安三乡 持正解纷”品牌,综治中心联合三乡法庭成功化解纠纷800余宗,啃下了包括金天地花园办证纠纷、平南村建信公司土地租赁纠纷等在内的一批历史遗留“硬骨头”。

法治力量“沉下去”
法官驻点,解纷于源头

走进三乡镇综治中心的庭所工作室,一片忙碌景象。法学会会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正耐心运用法律条文进行调解。一位驻点法官道出关键:“调解三天能解决的事,诉讼可能拖几个月,成本高、结果难料。”这里没有冰冷的程序,只有聚焦问题实质、力求化解的务实行动。

在调解现场,法官、信访干部、行业主管与当事人面对面。当协商陷入僵局,法官及时释法明理,往往几句话就能点破关键,引导双方达成协议并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法治的权威与柔性调解相结合,有效将矛盾化解在诉前、消弭于萌芽。


网格触角“织得密”
“人地两熟”破解执行难

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优势,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当某家具厂试图搬迁新址逃避支付欠薪时,市第一人民法院执行局将“仲裁调解书”精准送达古鹤村网格员。网格员凭借对辖区的深度掌握,迅速定位负责人,促成工资当场支付。老员工们由衷感叹:“多亏了网格员和执行法官,不然工资还得等上一两个月!”一面面饱含谢意的锦旗,是对这支扎根基层队伍的最高褒奖。


网格触角“织得密”
“人地两熟”破解执行难

在雍陌村,“有事找村委”已成为村民首选。村委设立的综合调解室环境温馨,一杯清茶、一声问候,营造出平心静气的对话空间。该村坚持“全维度覆盖”排查,筑牢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防线。
创新亮点在“积分制”治理,村民参与公益活动、环境维护等即可赚取积分兑换实用物品。“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礼品”的模式广受欢迎。村民郑女士感慨:“积分制真好,参与村务还有回报!”一张涵盖“随手拍”、公益美德等40余项的积分清单,将基层善治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激励机制。
雍陌村同时深耕法治沃土,于2022年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托“法润乡风”乡村振兴法律服务站,巡回审判、法律答疑深入田间地头。全年开展普法活动13场,惠及800余人次,发放资料千余份,“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乡村善治注入持久法治动力。

三乡镇的社会治理实践,是“枫桥经验”在南粤大地的生动诠释。它通过机制创新、力量下沉、网格赋能和乡村自治法治融合,有效实现了“矛盾源头化解、纠纷就地解决、和谐共建共享”,让治理效能真正转化为群众脸上“事心双解”的满意笑容。
采 写:林庆源
美 编:曾嘉豪
编 辑:杨韶艳 李博宁
责 编:邓菲 罗越衡
编 审:艾立强
素材来源:三乡镇平安法治办 雍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