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家社区社会企业成立:“自我造血”提供优质社区服务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甘嘉欣 杨静 发布:2025-04-28

4月28日,中山市海湾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海湾社区公司)在南朗街道海湾社区正式揭牌成立,海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甘文兴还为首批社区“合伙人”代表颁发了证书。据市委社会工作部介绍,这是中山市首家社区社会企业。

“小生意+大公益”社区也办企业

海湾社区公司由海湾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特别法人主导发起,并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法人,通过市场行为盘活社区资源,以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服务为目标,所得全部利润持续反哺社区、推动社区发展治理模式创新,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海湾社区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通讯员 梁俊邦 摄 

海湾社区在南朗街道的“南大门”,成立未满两年,是标准的“年轻社区”。辖区有17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超3万人,其中“老漂族”(随儿女迁居的父母)、“候鸟式”比例达40%。面对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和社区服供给的不足,作为中山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社区,率先实现从政府“输血”转向“自我造血”,社区社会企业开始运营。

甘文兴介绍,海湾社区党总支依托“1+3+5+N”的治理模式的良好基础,持续探索“1+X+Y”的党建联盟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小生意+大公益”为理念的发展方向发起社区“合伙人”计划。

具体而言,通过分层分类激活社区内外资源,先后推出教育培训、健康医疗、养老托育、心理疏导等10类服务板块,以“公益性无偿服务+普惠性低偿服务+专业性有偿服务”的形式,形成“党建共建合伙人”“企业合伙人”“学校合伙人”“社会组织合伙人”“独立合伙人”等五大载体,推动海湾社区从政府“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逐步构建居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合”、商家从“单一盈利”迈向“多元发展”、社区治理从“资源分散”到“精准滴灌”的良性生态循环。

社区独立“合伙人”收费更便宜

“没想到十几元就能使用这个艾灸仪,不仅舒服还比外面的价格便宜。”社区居家养老室体验艾灸仪的黄阿姨开心地说道。社区与企业“合伙人”共同打造“海湾社区全龄时代健康管理驿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性有偿的艾灸理疗、能量仓等服务,还不定期邀请名医专家坐诊,为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

距离居家养老室不远处的海湾社区合和心理咨询室,社区独立“合伙人”王东辉正在开展公益性无偿的心理咨询服务。每周二、周三上午,王东辉都会与心理辅导团队在这里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主题读书会、心理健康讲座等项目,让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建设齐头并进。

首批社区“合伙人”代表获得了证书。通讯员 梁俊邦 摄 

除了挖掘优秀企业,居民中的能人、达人外,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山纪念中学学生工作党支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洗车场、生鲜超市等多个团体组织和沿街商铺商业主体也达成了社区“合伙人”共识。

有了社区“合伙人”的“加持”,海湾社区围绕15分钟生活圈,盘活社区空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的理疗服务、用药指导;携手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普惠性低偿的培训课程,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性价比的优质普惠课程……多元化的服务和暖心的活动背后,社区社会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将近300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还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清单,为社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收益。

“双向发力”,社区要“造血”,更要“活血”

“社区社会企业扮演一个重要的桥梁纽带,在公共空间开辟场景,引入社会力量运营,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而且经过社区‘背书’,充分发挥社区与居民的黏合度高、关系熟等优势,这种双赢的模式,既服务了居民,又为‘合伙人’赢得了口碑。”在甘文兴看来,社区不仅要会“造血”,更要懂得“活血”。

海湾社区群众获得免费理疗服务。通讯员 梁俊邦 摄 

海湾社区围绕资源激活、生态培育、价值转化三大维度,聚焦居民需求清单、“合伙人”资源清单、供需项目清单,实现供需“双向奔赴”,充分发挥社区“合伙人”的联动优势和“抱团”效应,将“合伙人”参与服务的时间和贡献度划分为种子合伙人、骨干合伙人、核心合伙人等三种金字塔模式,以层级准入标准核心权益动态机制,助推社区服务良性循环和“合伙人”可持续发展,切实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甘文兴表示,海湾社区将不断深化“合伙人”模式,打通社会资源导入路径,聚势赋能壮大“合伙人”队伍,通过老百姓家门口的社区社会企业,增强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基层治理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探索出一条从“等靠要”向“自我造血”转变,反哺服务社区居民的新路径,为居民的幸福生活“加码”。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7633人浏览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