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元宇宙”体验、“物体(人脸)追踪”、机械狗和机器人表演、可编程芯片展示……12月23日,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举办“融汇古今 智创未来”首届科技创新文化节,现场科技感满满。
活动通过举办科技竞赛、创意展示、专家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等,为学子们搭建跨学科、跨校际的交流平台。

“大咖”开讲“有情商的人工智能”
12月23日下午,“融汇古今 智创未来”首届科技创新文化节开幕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武执政受邀走进“纪中大讲堂”,为学子们带来“有情商的人工智能”主题讲座。

武执政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博导和国家级青年人才,曾连续多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在现场,他介绍了其团队在人工智能情感交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如何让AI不仅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语音,还能敏锐捕捉到言语中的情感色彩,以富有情感的方式进行交流等。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武执政表示。
生动有趣的讲座,让学子们对人工智能有更深入了解,激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兴趣。
深圳理工大学带来芯片展示
在本次科技创新文化节中,科普竞赛及成果展示是核心环节。
现场共设置32个展位,涵盖15个学科,吸引了来自多所大学、5个集团成员校和5个学生社团的学子们参与。
深圳理工大学算力微电子学院带来“基于可编程芯片的目标识别技术”展示。
“今天我们一共带来了学院院长参与设计的两种芯片,一种是定制的,一种是可编程的。”深圳理工大学算力微电子学院教学副教授陈奕含介绍,其中可编程的芯片优势在于能大大简化开发流程,缩短开发周期。

“目前我国的芯片设计人才缺口很大,国家非常鼓励大学开展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我们一直在做相关科普,也希望在纪中学子心里播下芯片设计的种子。”陈奕含表示。
在现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的多个大学生团队,带来了各类机器人如机械狗、RoboMaster机器人等的展示。

“毅恒团队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开展机器人类比赛的科研团队,成立至今已获100多个国家级奖项。”团队负责人郭润枝同学介绍。
她告诉记者,此次主要展示能够灵活转动、擅长参加机器人对抗比赛的机器人,以及会跳跃、会爬坡、移动灵活的机械狗等,“希望让高中学子们对机器人有更多了解。”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中山纪念中学师生们共同开发的AR元宇宙项目、“物体(人脸)追踪”项目、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分鱼装置项目等,吸引众多学子纷纷驻足体验。
系列科普表演精彩亮相
为了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与热情,学校邀请多个团队开展系列科普表演。其中,北京理工大学方程式车队操纵的无人驾驶方程式车,展示了绕桩、漂移等高难度动作。大学生团队还进行航模飞行表演等。

活动设置了科普实验秀、液氮实验表演、社团街舞表演等多个环节,并通过多种方式,介绍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可持续能源等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中山纪念中学校长梁世锋介绍,近年来,中山纪念中学持续深耕“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致力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体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据悉,学校率先响应国家“强基计划”,成立“强基班”,实施“双导师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创建少年科学院,开辟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的快速通道;深化与顶尖高校的“双高”合作等。
梁世锋表示,纪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点燃心中的科技梦想,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奉献力量。”
编辑 王帆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