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行七里山塘
我的方向感不算好,在路上总是找不到北。我喜欢人多热闹,有时也喜欢一个人的旅行。
在苏州停留的几天,趁着空闲,去山塘街逛了逛。有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看来,山塘街是必游之处。
天刚蒙蒙亮,我从酒店步行到地铁站,按地图指示,转车两趟,到达山塘街的站点。我走出地铁站口,拐了个弯,便是山塘老街。
我漫无目的地走街串巷,从现代的高楼大厦走进古代“小桥流水、老树昏鸦”的意境中。突然心里有种期待,会不会偶遇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四大才子”呢?
山塘街,被当地人称为“白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时任苏州刺史,组织民工疏通山塘河,拓宽河堤,方便百姓出行、商贸往来。“水绕阊门接虎丘,清波七里径通幽。”山塘河与山塘街横亘于阊门和虎丘之间,约有七里,又称“七里山塘”。
山塘街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闾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大多是商铺和大户人家,最为热闹繁华;西段从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有很多祠堂。我没有提前做攻略,随心而行,就往西段走了。我查看了一下步行导航,不到4公里的路程。
老街的巷弄弯弯,白墙灰瓦,处处呈现老苏州浓郁的烟火气。此刻尚早,两旁店铺林立,门前有些卖菜的小摊档;早餐店门口排满人,一片热气腾腾,人声鼎沸。电动车、自行车与行人混杂在狭窄的街上,各行其道,他们上班的,或是上学的,匆匆而过。
河水流淌了千年,山塘就热闹了千年。那光滑的青石板路上,藏不住时光的斑驳,泛起点点诗意。枕河人家,吴侬软语,述说着陈年往事。
一路向西,河水缓缓,碧柳垂河。在这里,无桥不成山塘,桥与山塘有着不离不弃的情愫。“横七竖八”的桥,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故事。主干河流上横着七座,为拱桥;支流上竖着八座,为平桥。拱桥连着平桥,平桥连着岸,高低错落。山塘如一根琴弦,古桥是琴弦上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组成一曲曲美妙乐章,在空中缥缈。
我沿着石梯拾级而上,登上星桥。星桥像历经沧桑的老者,凝视着滚滚红尘,人来人往。古桥的初建时间不详,重建于明朝,已有五百多年了。大多数游人,会选择轻舟逐浪游山塘, 领略“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古韵今风。
一艘游船,从窄窄的桥下驶过,溅起浪花朵朵。船身装潢得古香古色,像古代厢房的窗户。船上有游客探出头,向我招手。我也挥了挥手,报以微笑。“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船上看你。”此刻,已分不清楚“谁装饰了谁”,人在画中游,景在心中留。
悠悠绿水,流畅的圆弧桥洞,如虹卧波。一会儿与水中的倒影合成一轮满月,一会儿又被划过的游船晕开了影。日常的烦嚣紧张,顷刻间被那船桨打散了,碎成了无数水花,消失于水光潋滟之中。
行至野芳滨,偶遇一家人。一对年过六十的夫妻,带着87岁的母亲一路步行。男人背着包,手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满食物、水。女人烫着栗红色卷发,很善谈。老婆婆腰背挺直,走着小碎步,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他们自驾车从成都出发,一路游玩,刚从黄山下来。一大早,他们把车停在附近客栈里,从山塘步行前往寒山寺。
“我的婆婆登顶黄山,不用拐杖,厉害吧。”我惊诧不已,只见女人笑着对老婆婆竖起大拇指。我打算与他们相伴同行,想听他们分享旅行故事。女人撩了一下发尾,嫣然一笑。这里风景很美,他们要停下来歇歇,慢慢欣赏,拍照、发视频。
山塘如一本旧书,一旦翻开阅读,滋味悠长。穿过古老的桥洞,斑驳的历史痕迹在身边流淌;昔日的繁华不再,岁月风雨,几许变幻。我心生温暖,看见了人世间的幸福瞬间,被赋予新时代的印记,简单而美好。
又完成了一次独行,感觉自在、愉悦。其实,独行并不孤独,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