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仔和波叔
波仔八十二岁,是村里的老生产队长。因他没有什么架子,从二十多岁起当生产队长,一直都是嘻嘻哈哈的。“波仔”这名字就叫了一辈子。
波叔五十五岁,十几岁的时候刚好遇上改革开放,跟一帮人在外面“混社会”,得一“尊称”波叔。后来年纪大了,他也混不出什么名堂,只好整天在村里小店里消磨过日子。
别看波仔八十多了,一整天还挺忙的。因为波仔把村里的石油气的配送捏得死死的,整天看他穿街走巷。每户没有燃气用的时间是不可控的,用时都是急着要用,所以村民一路都能听到他的大嗓门。唯一不同的是,他配送的车从最初的摩托车变成了现在的电动车。
他一年四季都没有空闲时间。这种生活会让不少人抓狂。可是波仔不会。他还经常在村小店里跟一帮上年纪的老人耍嘴皮子。有一次,他指着一个老人说:“你和德红是不吃生花生和生红薯的。所以把你们分去点(种的意思)花生,还记得吗?”说得那老人有点不好意思了,嘴里咕囔着:“生花生一股腥味,多难吃啊,再饿也不吃。”要知道那个贫困年代,谁不趁着这机会往嘴里塞两颗呢。波仔得意地哈哈大笑:“所以别人的要混上敌百虫,你们的不用。哈哈哈,走了,拜拜了。”说完一拧电源门,电车就走了,只看见后座上三个醒目的空瓶子。
换石油气是一个力气活。从车上搬下来,提到厨房里,波仔年纪大了,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有时候,遇上小店附近人家换石油气,人家看到波仔吃力的样子,就会走过去说:“波仔,你老了,还是我来吧。”说完蹬蹬几步,就把瓶子提到自家厨房了。
如此,过了几年,日子波澜不惊地过去了。波仔还是乐哈哈地跟老大娘们碎嘴,波叔也是乐哈哈地帮嘴。
一天吃饭时间,小店里只剩下波仔和波叔,两代人来了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
“波记啊,你年纪也不小了,这几年看你抽的烟都降了几个档次了,不太好过吧。”
“唉,波仔,一言难尽啊。”波叔狠狠地把烟头抽了一口,随手灭了。
“你以为我不知道,这几年把存下来的钱都折腾完了吧?”波仔半开玩笑地说。
波叔一脸郁闷:“谁说不是呢,好在这几年还分了几万,要不是就吃土了。”
波仔很认真地说:“要不,我介绍个活你去干?”
波叔满脸疑惑地指着自己问:“你介绍工作给我做?不可能吧。”
波仔很诚恳:“波叔,你看你年轻的时候虽说在社会上混,但没做出什么对不起家乡人的事,相反,大家对你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波叔低着头,好像在考虑波仔的话。过了好半天,他才抬起头:“那波仔,你到底介绍我去干吗,看厂当保安还是煮饭?”
波仔爽朗地笑着说:“波叔,当保安和煮饭能绑得住你?”随即声音低了下来,“跟我去送煤气怎样?”
波叔一下子就“不会”了。这是什么操作,问:“那你呢,我不可能跟你抢生意吧?”
波仔很老实地说:“波叔,你看见的,这几年我也老了,搬煤气瓶也吃力,很多上楼的活都不敢接了。这活我看也没人稀罕,要不你来做几年吧。再说了,听说要改用管道煤气,也就几年的事,到时你也该退休了不是。”
波叔听波仔这样说,话倒是不含糊,连忙满口应承了。
一切跟自己的想法差不多,波仔也欣慰:“我们呢各干各的。你可以这样,买个电动三轮车,这样装得多,然后印些卡片,发到出租屋里。我算了一下,全村起码有三百多户出租屋。就算三百户到你那里充煤气,一个月用一瓶,代充费二十块,那也是六千块呢。这钱省着点,够用了。”波叔有三个小孩,大的在还读大学,日子过得也是紧紧巴巴的。
第二天晚上“饭点”的时候,波叔挨个出租屋去发卡片。波仔一如既往地在小店跟老家伙们过嘴瘾。
第三天,波叔骑着新买的电动三轮车,载着四五个煤气瓶,一路跟村民打着招呼,意气风发地哼着歌,向充气点开去。
波叔的第一份正经的工作,从五十五岁开始了。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