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晶芳||绿皮火车上(实力/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8-30

绿皮火车上

七月去重庆,来回坐了差不多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

远距离的旅行,我喜欢坐绿皮火车。不赶时间,可坐可卧,经济实惠,性价比高。我对绿皮火车还特有亲切感,小时候,爸爸带我去湾沚奶奶家,就经常坐。

那天下午,站在月台上等车来的时候,我的心情颇为激动。多年不见,绿皮火车还是老样子吗?儿时的记忆里,它像条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长龙,大老远就听见它的嘶吼声,呜——呜——,霸气,响亮。近了,更觉震耳欲聋,地面都在隐隐颤动,耳畔的风呼呼地叫着,车头上方更是黑烟滚滚,就像龙头正张开大嘴使劲往外喷气,感觉稍不注意就会被那疾风那浓雾吞噬。哐哧,哐哧,等到火车终于慢慢喘着气停下,我才敢稍稍靠前。此时的站台上早已水泄不通,车门一开,下的上的,挤成一团。提着大箱子的,扛着大编织袋的,还有拎着竹篮挑着竹筐的,人们一股脑地涌向车门,把狭小的车门堵得死死的。好在爸爸那会年轻个高,他总是把我高高地举着,一边叫着“让让,让让,别挤坏了小孩!”一边用力往里钻。每次上车,父女俩都弄得一头大汗。

一阵由远而近的低鸣,把我从记忆中拽出,车来了!我兴致勃勃地打量起眼前的火车,还是一样的墨绿色,可外形秀气了,神情也和气了。以前是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生猛暴烈得有些吓人。现在的它,平静沉稳地驶来,低调有礼,仿若翩翩君子。我们买的是卧铺,车厢内,一长溜的高低架子床,两两相对,下铺略宽,中上铺都狭窄。过道最多一米,靠窗小方几两边各有一挂壁方凳,人只能侧坐,双腿缩在凳下。车厢里看着虽有点挤,但空调悠悠的凉气与床垫的整齐洁白让空间的逼仄感缓解了不少。

我们一行九人,铺位基本在一处,放好行李,有四个人就围坐在床头的小茶几旁,迅速组起了牌局,另几人围观,笑语喧哗。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是绿皮火车带来的福利。我们的欢笑引来了围观者,若非咣当车响,真恍若小区树下的牌局。同车厢里,有人卧看手机,有人昏昏而睡。两个五六岁的男孩兴奋得一刻不得消停,在车厢内跑来跑去,这边站站,那头探探,脆生生的欢笑把车厢塞得满满的,惹得众人不由得注目欢喜。这情景,也只有不紧不慢的绿皮火车才有。

窗外的景物缓缓驰过,就像抒情的电影镜头。一片片农田,一排排树木,一座座山脉,一条条小溪,一朵朵流云,大树枝头上扑棱棱飞起的大鸟,水田里站着目送火车的憨憨老头……移步换景,伴着车轮敲击轨道的声音,有着悠远宁静的记忆况味。

绿皮火车几乎是逢站必停,车厢接头口处总会响起吱吱呀呀的声响,总得来回几个趔趄,才能“咣——哧”一声停下。站在接头处急着下车的人,即使是手扶着抓手,也必和车一样,摇晃几下然后才能堪堪立住。有人下,有人上,人来人往,正如苍茫又鲜活的人间世。

饭点一到,车厢里那真叫一个大杂烩:方便面、自热米饭、快餐、饼干、面包、鸭腿鸡爪子等各种零食,堆在床头的方桌上,放在过道边的一排小茶几,五颜六色,满满当当。彼此伸头踮脚,看别人吃的什么,闲聊,逗趣,那情形和早些年时的端碗串门相仿。绿皮火车载着一车悠闲的慢时光,咣里咣当地向前。

晚饭后,我们在车上“散步”,把车厢悉数逛了一遍。好奇,也接受别人好奇而友善的目光。入夜后,大家都爬上了自己的铺位,一阵窸窸窣窣后,我们开始嘁嘁喳喳地夜谈,仿佛回到了大学时光。夜深了,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我的睡眠在均匀的晃动中载浮载沉,犹如一叶扁舟。窗外,月微明,灯火零星,树影幢幢,影影绰绰的一程程山、一程程水、一个个小站正在经过我,又快速地离开。我似乎听到了时间嘀?嘀?的脚步,又仿佛看到了时间里所有的细节,心中是一种饱满的寂静。在半透明的睡眠之外,常有列车员的叫醒声打破沉寂:“X床X铺,前方即将到达XX站,请您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车。”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抬眼看,车内少了新朋,来了几张陌生的面孔。遇见,分离,擦肩而过,人海茫茫,也许再也不见。绿皮火车,演绎着人生的短剧。

有人说,坐绿皮火车是浪费生命,我不以为然。它确实没有高铁和动车的风驰电掣,但别有一番慢滋味。生命是一场旅行,快与慢,本是两种不可或缺的生命状态。在奔忙之后,稍作休整,喘气,喝水,擦汗,手搭凉棚,看看远处的风景,才能走得更远。

给自己一段绿皮火车般的慢时光吧。生命自有它的终点,我们何必匆匆。山水多情,风光无限,纷纷排闼而来,只为欢悦我们的心,只为惊讶我们的眼。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