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溪风雅谁与共
庚子冬日,寒舍雅聚;花间有茶,惬意小酌。
已是仲冬,阳台菊栅簇簇惹,幽独淡雅。每见黄华,格外动情;几度流连,邀挚友,赏寒芳。菊城文学社文友雅集于此,寒舍蓬荜生辉,吾荣幸之至!
“清一阁”,寒舍一隅,室内养草闲时观;摆上古瓷,斑驳古旧;墙上点缀几幅墨香,朴素静谧,毫无华丽之感,却足以充盈内心。余烹煮清泉以待,于袅袅茶香之中,文人雅士共话桑麻。
至“双清斋”,但见旧物古意,墨韵悠然;案上姬竹、文竹,配得清幽古朴,气韵生动。永成老师提议,文学社老社长伍汉文校长即兴挥毫:诗意栖居此处寻,庭园花木漾清阴,听琴读画良朋聚,品茗挥毫亦可吟。
榄溪人李锦栋老师即步韵以和之:蓬莱方丈往何寻?蝶舞蜂飞乐绿阴,吉宅祥和朋畅聚,抒情触景且低吟。
西风任意,篱菊随心,草木藏幽雅。菊韵繁盛的那个院落,一直给予我无限温情。余亦偏爱菊。初冬的阳台上浅红淡白间深黄,开满季节独有的芬芳。清风微澜,蝶舞菊篱边,淑南校长、淑秋老师与我恋其娇姿,留影最美瞬间。
榄溪人偏爱菊,对菊之喜好尽在字里行间。榄溪连年花事繁盛,以菊入馔,陶然生情,雅趣之醉,成为一种忘忧风物诗……榄溪菊馔尝风雅,为榄溪人之俗也,由来已久,且颇具名气。余于《榄溪菊馔尝风雅》一文中曾记之。
一庭翠竹敲新月,半盏诗香醉人心;攀今掉古品馨香,拈来英絮入心笺。入夜,小院星月夜光交融,略备薄酒与菊英,聊表敬意。菊馔,尽在榄溪寻常人家的久长日月里。晨起,采带晨露之黄莲羹、紫风牡丹、黄梨香、阿房宫、延命乐、延年紫……以求其鲜,拌以菊花糠、花生、芝麻……满盘素雅的菊花刺身,魂香一缕,丝丝缠绕;食之,花瓣在唇舌间轻轻划过,瞬时,春光旖旎。先生做的天妇罗菊叶夹猪肝,油香却不掩花香,层层叠叠的香气,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保留着菊叶形与色的雅意姿容,清香悄然泛起别有一番意境。此道菜,受到园林酒家经理张鸣琦老师的赞许。
文人墨客皆爱菊,浅醉西风酌菊英。伍汉文校长赋诗一首:夫妻同是教书人,社友联欢聚喜氛。吉宅暖冬情更暖,慢斟细品菊花羮。
榄溪人锦栋老师即和:丰餐感谢吉家人,菊瓣馨香好气氛。蓝紫红黄俱上席,新添新种白莲羹。
鸣琦老师有诗:嘈杂经年算什么?栖居诗境自吟哦。管他外面寒风啸,刚进门庭韵涌波。
叶伟明大师得联:门揽清风,绿篱花影,气雅陶潜宅;窗栖朗月,温室暖庭,书香孟子邻。
淑秋老师自度词:文友雅聚蒋家,绿竹庭院,暖风帘纱,高窗大户深映。访友层层楼高,谈笑影美花,绿暗红嫣浑可食,举杯笑语哗,竹菊本无文意,诗酒趁年华。
小说作家杨福喜、诗人马时遇、淑南校长等,众人陶情抒怀。
眉月清风,花香淡淡,冷香陋室菊作伴。榄溪风雅谁与共?满堂雅客,菊英轻啜,赋诗作词,籍此遣兴,雅韵至极;一种物我无间、返璞归真的隐逸、超然情怀,宛若远古年代的飘缈,忆经年存迹,却此般真切、情深义重。
《陋室雅聚即兴》(蒋慧茵答谢)
陋室常临风蝶舞,相邀雅士赏寒芳。
篱边无意熏人醉,窗里轻飘翰墨香。
半盏诗心今古读,一庭翠竹贯云长,
骚人对酒新篇写,英絮何须染露霜。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