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涛‖当一棵树摇不动另一棵树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11-03

当一棵树摇不动另一棵树
板芙芙蓉学校 吕海涛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叫醒另一个灵魂。”我觉得把老师比做一棵树,是恰当的,这是一个需要坚守的职业。

但教育需要的是点滴之功,不能一蹴而就。笔者常年在一线工作,经常会去听课。听那些“模范教师”“骨干教师”把一节课掰碎了,又细细地揉捏在一起,翻来覆去展示“技艺”,展示自己课堂艺术的高超。那些被“驯化”的学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师生配合得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我觉得很悲哀。语文教育没有思想的交汇,没有智慧的碰撞,也没有人文的关怀,没有审美的融入,仅仅是应试技巧,仅仅是一场华丽的表演。这不应该是中国语文课的发展方向。

个人认为,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是爱的教育、思想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审美的教育,然后才是知识的教育。读阿米琪斯《爱的教育》,里边讲一个意大利的流浪少年,才十一岁。当他听到那三个施舍他的人侮辱他的祖国时,毫不犹豫地把那些能用来购买美食的钱币一股脑儿丢给这些口出秽言的人。我为这个勇敢的少年送上自己的尊敬,也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同学们。

我在课堂上经常讲一些有关灵魂的故事:抗争命运的丑小鸭、衔石填海的精卫、见义勇为的勇士、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发现,最大的困惑和阻碍往往来自于学生的德行不够,思想认识落后。我们往往会感觉到有些“树”特别难“摇”,甚至根本“摇”不动。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段小佳。这个学生饮料不离嘴,学习一塌糊涂,在班上跟同学合不来,经常发生矛盾。有一次,班干部向我汇报:段小佳打扫卫生不积极,拿着工具在喝饮料。我赶紧过去查看,果然如此。我很生气地问他为什么?他说口渴嘛,喝完饮料再劳动。我一把就夺去饮料。

段小佳一下子爆发了,和我吵起来。我真是气不过,用手背拍了一下他。这下他更了不得了,说要到校长那里告我,老师打学生。说真的,作为一名老师,当时心里感觉无限的气愤和无奈。

事情的结果是家长也来到了学校,学校调查的结果是段小佳纯属诬陷。批评教育一番后,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我第一次去摇这棵树碰了一个大钉子,这棵树有刺猬的外皮,我需要另辟他径。

我决定家访。段小佳父母都是打工者,平时疏于管理,因为不能多陪孩子,所以总想着金钱上不要管控太严了。爱子的心肠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熟料,这恰恰养成了段小佳的娇惯成性和傲慢。小佳的妈妈在说起这些的时候,显得很抱歉,她说孩子爸爸没啥文化,脾气不好,不善于表达,让老师受到了委屈。

回校后,我思考着“对付”段小佳的办法。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我开始找段小佳聊天,聊他喜欢的话题。在轻松的聊天中,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珠子”。我的目的是,把这些“珠子”替他找出来,给他擦亮。

段小佳爱看书,知道很多故事。他的语言很幽默,思维也很独特。他一点也不笨,他缺乏的是自信,是别人的认可。我给他一个任务,以后负责给大家讲故事,每周两个有意义的故事。

段小佳很喜欢这样的认可。他的字也来越工整,和同学们渐渐融洽起来,饮料被控制住了,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他妈妈有一次告诉我,孩子回家告诉她:现在觉得语文老师不那么讨厌了,甚至有些喜欢。

事实就是这样:当我们摇不动另一棵树时,不要“强摇”,我们搞一下“迂回”,然后说不定就摇得动了。当另一棵树和我们有了心灵的默契,只需轻轻地一下,它就会快乐地摇曳着唱歌。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曾淑花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狂撒2万元红包雨!速来
58666人浏览   2025-04-28
原创 18493人浏览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