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听着或哼唱着《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我的记忆几乎都被86版《西游记》所占据。
孩提年代,我关注的就是曲折的故事。
“猴哥!师父被妖怪抓走了!”这经典的时刻,孩子最为最期盼,因为剧情陡然生变,陡然惊险万分。无忧无虑的年纪,目不转睛,凑的是热闹,更是英雄情结,看妖怪被惩罚,看妖怪被征服,真是大快人心。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错坠盘丝洞……故事跌宕起伏,我们追着一集又一集。敬重丰神俊朗坐怀不乱的唐僧,不怕路途遥远,渡万般劫难,意志坚定取得真经;崇拜踏碎凌霄,桀骜不驯的美猴王,怎么也看不够的大闹天宫;鄙夷好吃懒做、轻言放弃的二师兄,只会说“猴哥!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忽视任劳任怨、诚诚恳恳的沙和尚,唯一的记忆点大概就是流沙河称霸时颈上那九个可怖的骷髅头项链。少年人,世界单纯得像非黑即白,价值观是典型的英雄主义加理想主义,采善贬恶,爱憎分明。
年稍长,再品《西游记》已然读懂了隐喻。
一部《西游记》,一部人的隐喻史。那些情节已不仅是故事,已然成为了人间与故事的关联。金箍棒隐喻规则,诉说着当头欲说还休的心酸无奈,束手无策,纵使齐天大圣一身高强本领,终究不过是颗斗争的棋子;猪八戒是经济适用男,幸福无处安放,缀满树枝,覆盖平原远山,猪八戒纷纷落下的情欲,皆来自众生你我;沙和尚如芸芸泥沙,无特点便是最大特点,默默无闻,不敢行差踏错,恰如普通人的卑微守成……孙悟空打死六个山贼,名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暗合佛教的六根,打死六个贼人就是六根清静,才能踏上取经之旅。金箍棒为什么是13500斤?因为13500,是人一天一夜呼吸的次数,内心的象征,可大可小,可强可弱。
“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取经之旅?
思想成熟了再读《西游记》,会融合书与自然与宇宙的领悟,感知世界是如此辽阔无垠,生命的浩渺与无知,从而更加谦卑地斩妖除魔,消除自身的黑暗与局限。工作多年了,望着高楼林立的商务区,陷入沉思,“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来自山川大海的青春少年,褪去了稚嫩的容颜,换上成熟稳重的外套,囿于小小的公寓,不知道远方是什么颜色,却再次在西游中焕发了新生机,且行且远。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心,修身,修自己,大道至简。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对《西游记》的评价,是一个望远镜——唐僧扫塔,自下而上,看似微不足道,却传达了“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十二字真言。柔弱胜刚强,峥嵘岁月稠。大闹天宫,反抗叛逆的齐天大圣,终于释怀,现在他是“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行”的孙行者;乐观张扬,缺点很多的猪八戒,罕见地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最懂得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悟透世间众生事,方知清净乃我心。”谨言慎行,收敛锋芒,甘于平凡,隐忍坚毅,却原来这才是生存的中庸之道,处世的人生智慧。
细品经典,拨开蒙尘,某些东西熠熠生辉。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500字以内,欢迎短文,可配图,图片必须原创。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