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直播视频
6月20日晚,“你我同心 反诈同行”平安银行中山分行“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主题活动以线上直播形式进行。本次直播除了有金融从业人员为大家讲解金融风险、遭遇骗局时如何理性维权等知识外,还有反诈民警直播“带货”,讲解新型诈骗手段、伪装非法集资、常见诈骗手段等典型案例。时长1小时的直播,吸引了近11万人次收看。
▲直播现场



直播都有哪些干货?一起来看看↓↓↓
一、常见诈骗手段都有哪些?
去年中山被骗的前五种诈骗手法分别是:第五位,冒充公检法,骗走中山市民6125万元; 第四位,网络贷款,骗走中山市民6591万元;第三位,冒充客服,骗走中山市民6651万元;第二位,投资理财,骗走中山市民1.22亿元;第一位,刷单兼职,骗走中山市民1.37亿元。
二、什么是“非法代理维权”?
金融方面的非法代理维权本质是不法组织或个人以“代理维权”“代理投诉”“专业反催收”“修复征信”为幌子,表面上协助消费者维权,实则通过收取高额代理费、缠诉弄访、套取客户隐私信息,达到非法牟利目的。
金融类的非法代理维权可能让金融消费者遭受资金损失、信用受损、个人信息泄露、法律诉讼等多重风险,很容易成为“恶意逾期”等等,还有很多“非法代理维权”一方面声称可以帮你“代理维权”,另一方面收钱以后就找不到人,这种也可能涉及诈骗。
三、如何防范非法“代理维权”骗局?切记理性维权
一般建议通过以下五步进行理性维权。
1.协商解决。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金融消费争议时,可先向金融机构投诉。如遇金融机构不予受理或在一定期限内未予处理、消费者认为金融机构处理结果不合理的,还可以采用以下第二个步骤。
2.申请核查。向网点上级机构申请核查。核查机构应当对消费投诉处理过程、处理时限和处理结果进行核查,作出核查决定并告知投诉人。
3.组织调解。请求调解如未能自行协商和解的,可以请求第三方机构组织调解,这样有利于纠纷的公正、合理解决。
4.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经第三方调解未达成一致的,当事双方可以申请仲裁。
5.提起诉讼。金融消费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被骗的,真的都是老人家吗?
不是的!据统计,2022年全市一共被诈骗分子骗走了6.05亿元。以东区街道为例:2022年共有554位市民被骗,一共被骗走4157万元,平均每一天,东区被骗走11万,每人每次被骗走7.5万元。同时,东区街道被骗的554名市民里,其中20岁到40岁占比达到56%,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96人,占比44.8%。这些人里面,有医生、有老师、也有金融行业从业人员。
五、怎么预防电话诈骗?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防范其他犯罪一样,都需要人防、物防、技防。
首先是人防,就是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
第二个是物防,比如说我们的反诈海报、反诈宣传栏等等。
第三个是技防,就是我们的96110、国家反诈中心APP和现在推广的境外号码拦截。96110是全国的反诈劝阻电话,当接到96110的电话时,大家要及时地听,耐心地听。
同时要注意,有四种电话不能接:一是未知电话号码;二是400开头电话,400是大公司的服务电话,基本只有接听功能,没有拨出功能;三是950开头的电话;四是IP电话,就是“+”和“0”开头的电话。
最后提醒大家: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记得“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电话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基本上不会被骗。
编辑 唐益 二审 张鹏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