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纯中||登虎头山(在场/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何纯中 发布:2023-03-14

登虎头山

虎头山,是我攀登从化的第三座山峰,属良口镇。从天河开车,约一个半小时路程。

2020年12月12日,周六,8:30,我如约来到山脚。驴友陆陆续续地徒步进山。他们都是年轻人,朝气蓬勃,热衷野外山地徒行路线的首创和体验。

一对中年夫妻姗姗来迟,显得与众不同。不似潮儿,却也穿戴整齐,全副行头,给人挺专业的感觉。我上前搭讪,他们是陕西老乡,居佛山黄岐,常年户外徒步,选择难度较大、尚待开发、城市周边的高山,既锻炼身体,又欣赏美景。

我挚爱登山,一律徒手,标配一个鸡蛋、两支矿泉水和三个小馒头,一身寒酸。我喜欢这样负重轻,速度快,节省时间和体力。

我和朋友们10:45出发。

一千米高山,我压根没放心上,计划半天征服。唉,准备欠佳,时间延迟,思想麻痹,后续困难超乎想象。

最先进入的是一片竹林,竹子挺直,叶子碧绿。枯叶散落在泥土上,一层层覆盖,脚踏上去,发出“啧啧”的响声,轻而不沾,柔而不滑,愉悦。

忽然,山路开阔,两旁的野草牵牵绊绊,挤挤插插。风吹来,上下摇摆,左右舞动。白絮,像不干胶粘贴在衣服上,这片刚清理,那片又缠身。如果衣服和裤子封得不严实,或想着用手牵草节省气力,便会不知不觉中,划破一道口子,洇出一道血痕。

脚下的路,形状不一的石子满地散落。一不留神,抬脚踩下去,碰上一个尖尖的,脚底痛得“哇哇”直叫。

走着走着,朋友们就有些吃力了。放慢脚步,随队伍一起行动,后来的驴友一批批越前而去。

来到一排松树下,顿觉阴凉。歇一口气,喝一口水,吃个鸡蛋。松散的黄泥垫上枯松须,细软柔顺。有心人趁这会工夫,摄张相,来张合影。上不蹭顶,下不吊沟。山路弯弯曲曲,人拥挤着人,蜿蜒而行。

过了晌午,“虎头”的影子也没见着,骑“虎头”的愿望恐怕要落空。我心里那个急切呀,恨不能长出翅膀飞上山。不知谁说了一句:“朋友们,慢慢来,我前往探路。上不了山顶,就中间折回。量力而行,别霸王硬上弓。千万记得,天黑前一定要下山。”即使熟悉的山,甩开队伍,独自上山,也十分危险。前有队伍,后有朋友,市郊登山,难免胆子壮些,心存侥幸。

我经过一段长陡坡,绕行两座山,路多弯而趋平坦,坡渐缓而少艰辛。前面的人在此驻足者甚多。

我展开凌波微步上山,一路追赶。山路普遍平凡,有沙泥的,有茅草的,有黄泥巴的,有碎石子的。天气暖和,能见度高,心情随着山路攀升节节高。

一段上坡,一段平行,交叉转换,并不感到吃力。信心指数陡增,感叹虎头山原也不过如此。

健步如飞,前面的人渐渐稀少。

很快来到分岔路口,左边?还是右边?直奔山顶,可“虎头”在哪里?

左路上山,树林里有笔直的黄沙泥路,陡峭而发光,不见日头。路踩的人多,皱巴巴的油光;树干残留手指一圈圈抓过的痕迹。坡度大,林中攀爬难度不小,想来,慢行缓达。右路上山,山势平坦宽敞,视野开阔。望山,郁郁葱葱,连绵起伏;沐风,凉凉爽爽。山前要绕转一座山,跨过一道脊梁。想来,路途虽远,急行则驰。风景这边独好。

忽左,忽右,正犹豫不决,听见前面标准的陕西话:“那个啥,来,在这,给我拍张相。”陕西老乡在这边,横竖有个照应。我坚定决心,径直从右路上山。

陪他们走了一段,可没办法跟。老乡负重前行,慢得像“蜗牛”。而且,他们准备天黑上山顶,支帐篷,打地铺,看日出。

回头已无可能。我咬紧牙,往山上冲。平路走起来,顺溜;陡路,没有攀手的,费劲。

最艰难的是,遇到雨水冲刷的沟,跌宕起伏,凹凸不平,极不规整。而且,周围的地势高,只有低洼的沟道还能通行,舍此之外,难觅一脚之地。稍有不慎,要么卡脚,要么崴脚。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受伤。

身边没有同伴,糟糕透顶,既担心又害怕。担心上不到“虎头”,害怕弹尽粮绝,没有补给。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什么蛇呀,蜂呀,刺呀,渴呀,饿呀……诸多困难,统统抛到脑后。但路得一步一步爬,坎得一尺一尺挪。就像跟谁故意作对似的,刺槐、芭蕉遮盖路,一坡高过一坡,道路狭窄,光线暗淡。弓着背,猫着腰,护着头,捂着脸,不能靠左,也无法靠右,浑身碜得慌。

路行万里,不悟则悲。世上何须不弯腰,只是未到弯腰时。

艰难地爬,痛苦地攀,浑身都湿透。钻出山沟,爬到山梁,一阵风吹来,唯一称得上装备的速干衣裤,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白的汗渍,清晰可见。

一片亮光透出来,终于能够歇一脚。不想,只是一个假象,转个弯,掉转头,一条荆棘山路,拦在眼前。路上重重叠叠大大小小的石头,大的盆口粗,小的海碗粗。不能踩,要么滑下去,要么滚下来;不能碰,要么砸到脚,要么伤到手。

前路漫漫,什么“虎头”“蛇尾”,只当过眼烟云罢。忍饥挨饿,想过退却,想过放弃,却心有不甘。世事历来变幻莫测,不变的是人心。畏惧者,山在心外;勇敢者,山在心间。

精疲力尽,小站一会,腿就痛得挪不动窝。可以慢点,绝不可以站着。垂直的陡坡,地势险峻,我只能四肢并用,一点点往上攀……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站到山顶,风吹草动,白云悠悠,一块巨大形似虎头的石头耸立山巅。

瞧,这就是“虎之头”。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1421人浏览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