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午后,中山市翠亨新区环岛路上,一支自行车队正冒着31℃的高温,以每小时30多公里的速度疾驰。为达到训练强度,运动员需连续骑行4至5个小时。为备战即将于5月底举行的广东省青少年自行车(公路)锦标赛,这样的训练强度已成为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自行车队的训练日常。

随着新一轮赛季的临近,一系列省级青少年锦标赛即将开启。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市体校开启了高强度的模拟实战式备战模式,市体校自行车、田径、游泳、武术、散打、体操等17个项目的千余名运动员,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备赛集训当中。
“顶住!最后两公里!”教练刘岩的喊声穿透热浪,在他护送下,自行车队队员们进入冲刺路段。“速度和耐力是自行车运动员最核心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冲刺阶段。”他表示,高速骑行带来的摔车、碰撞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会给选手们的身体和竞技心理带来巨大压力。

中山体校自行车队选择的训练公路主要在翠山公路段,环岛路为新近尝试的训练路段。在公路自行车团练中,骑手之间的剐蹭和碰撞是最常见的风险,其次就是往来车辆蕴含的交通风险。“团训是对运动员速度与耐力的双重锻炼,不仅考验着选手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品质和比赛中的战术智慧。”刘岩表示,科学安排训练,是队员们提升速度和耐力的关键。
从基础体能训练到专项技术打磨,从力量爆发到耐力持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执行。此外,自行车队还会通过模拟比赛、数据分析等手段,不断优化队伍训练计划,确保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状态。

据自行车队领队刘红丽介绍,临近比赛,自行车队的日常训练时间安排更为紧凑,训练内容主要是大量的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一周有近五次的实战路况训练,时间主要安排在午后公路上车辆较少时进行,全程骑行十余公里,耗时4到5个小时,通常要绕多圈。
“我今年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最好成绩8分10秒,提升到7分多钟。”来自体校初二年级的陈梓暚是女队乙组的种子选手和主力队员,二年级开始练习自行车项目的她,在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自行车(公路)锦标赛中,与队友李淑娟、黄梓晴、梁金盈一起获得过女子乙组公路10km团体计时赛的冠军。

队员李淑娟,今年刚晋升入甲组,备战的这段时间,对她来说最大的挑战便是克服成长发育带来的体能波动。同时,她还要适应更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节奏。“甲组比赛项目距离翻倍了,挑战难度更大了。”面对新的挑战她希望能快速找回专注力,争取在甲组比赛中来个漂亮首秀。
高一年级的朱澳,是自行车男队队长。2022年才开始专业自行车训练的他,有着非常扎实的个人技术基础。他与团队连续两年拿下过广东省青少年自行车(公路)锦标赛20km团体计时赛的冠军,并在锦标赛的个人计时赛项目中连续两年夺得亚军。“作为队长我就要以身作则,在队友顶不住时顶上去,带领团队取得好成绩。”他表示。

同为男队甲组队员的刘雨翰今年是最后一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锦标赛,他每天的训练都格外刻苦,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体能。“今年我不仅有个人计时项目,还有团体赛和大组赛,希望能在这次比赛中不留遗憾,为学校为中山取得好成绩。”
自行车队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倾力备战,是中山体校众多运动员的缩影。在市体校的各个训练场地,无论是田径场上的奔跑跳跃,还是游泳池中的劈波斩浪,或是武术散打馆内的激烈对抗,运动员们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和坚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奋斗篇章。

备战越到最后,越考验团队的韧性和智慧。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黄建锋表示,学校对自行车等重点项目寄予厚望,尽管面临场地限制,但仍在努力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训练条件,鼓励他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心。同时,学校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运动员们提供科学的营养补给和心理辅导,确保他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他希望全体运动员能够珍惜每一次比赛的机会,发扬拼搏精神,在未来的赛场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编辑 陈雪琴 二审曾淑花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