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司令”打工!南朗鸭稻共养弥补疫情收入不足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8-13

8月12日,阴雨连绵,南朗镇白企村瓦屋公社,青青稻田里一群群白色杂花的水鸭正在自由嬉戏。农场主恒哥介绍,稻田是鸭子的 “工作场所”,鸭子给他们“打工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鸭子来 “帮忙”捉害虫、施肥,也实现了一地双收,弥补了由疫情带来的收入不足。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恒哥农场的亲子收割业务大量缩水,原来需要六人照顾的田地,如今也只有四人。原来班级游的目的地,如今只有零星散客前来,为了弥补收入的差距,恒哥从养殖户那里购买了鸭苗,放入水稻田中。这里总共有20亩水稻田,每亩水稻田里投放十来只麻鸭,鸭子一进田就开始"工作",田里大的杂草需要人工拔除,小的杂草鸭子们就能解决了。而且,鸭群在田间不断穿行,秧苗上的害虫直接就给摇晃到水里,成为鸭群的天然食物。而鸭粪排入稻田里,又被水稻吸收利用,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所以说,这里20亩的水稻不用施肥,不打农药,采用的是全自然耕作模式。

恒哥谈起稻鸭共养的优势,滔滔不绝,话题不断,“不仅种出的水稻好,就连鸭子也比饲养得要好。稻鸭共养既能提高水稻的收益,也提高了鸭子的附加值,生态养殖的鸭子在市场的价格也比普通的鸭子要高许多,一只可以卖到100元,肉质筋道爽脆,回头客很多,也增加了一定的收入。”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图+1、视频摄影+/记者 孙俊军
◆视频后期/易承乐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深读|全城集结,抗疫线上的青春防线
原创 16745人浏览   2025-07-30
人人都是“防蚊灭蚊行动派”,招式有→
原创 11115人浏览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