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省中运会”)在中山市盛大开幕。作为东道主,中山不仅以升级改造的7个省级标准场馆承接了全省5492名运动员的竞技角逐,更以“天天动起来”“体育人才贯通培养”等校园体育品牌为依托,向全省展示了体教融合的“中山样本”。通过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创新“五育融合”路径,中山正以体育为纽带,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构建“全人教育”新格局
中山市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实施“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和“每天1节体育课”政策,通过优化课程编排、延长课间活动、创新大课间形式等举措,将体育锻炼融入学生日常。例如,中山一中初中部每天开展欢乐跑、足球、篮球等多样化大课间活动,学生体质优良率显著提升;濠头中学则通过“多彩课间”和30余个体育社团,确保学生每日运动时间超2小时,跳绳队更连续两年斩获广东省中小学跳绳锦标赛高中组团体冠军。
政策还强调“严禁占用课间文化课”,要求课间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并鼓励开发“室内创意操”破解空间限制。中山率先建立的“云运动”线上平台,吸引全市师生年均“云打卡”超200万人次,形成“碎片化运动+系统性课程”的互补模式。

从“赛道竞技”到“终身素养”的跨越
作为全省唯一实现教育与体育部门合并的地级市,中山通过“三个聚焦”深化体教协同。横向融合创建301个体育传统特色校,推动普校与体校资源共享。例如,市体校运动员通过文化课程强化后,近年超50人考入中山大学等名校;濠头中学引入退役运动员担任教练,手球队队员100%掌握专项技能,并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资质。

纵向贯通构建小初高三级竞赛体系,每年举办40余项赛事,覆盖3万人次。省中运会期间,中山代表团450人参与全部12个大项,不断刷新中山竞技体育历史最好成绩,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位居全省前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山市对体育教育的深度投入和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在这里,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山在推进体教融合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品德修养。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中山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了尊重对手、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此外,中山市还积极推广校园体育文化,通过举办体育讲座、体育展览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体教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竞技水平,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健康校园”到“教育强市”
自2020年以来,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围绕“五育并举”,通过深化体教融合,鼓励学校差异化发展体育运动项目,支持学生个性化体育发展,经三年探索,形成全国首创、体系成熟的“天天动起来”学生锻炼模式,覆盖全市约70万名中小幼学生,得到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肯定。

通过“天天动起来”学生体育锻炼模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9年的29%提升到2022年60%,提前完成广东省2025年的体质达标优良率目标。近视率自2019年的以来的高峰下降了约5.6%,远超国家每年递减0.5%的工作目标。
“天天动起来”的学生锻炼模式其影响力也逐渐走出校园,影响更多的家庭、社区。在中山港社区开展第一届“港BA”篮球赛赛场上,篮球小将们运球如风、传球精准、投篮果断,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活力;在东区街道新鳌岭社区暑期缤纷体育周,孩子们踊跃参与趣味跳绳、疯狂躲避盘、活力篮球等课程,在运动中提升体育素养……2024年暑假期间,“天天动起来”——“学校放假 社区开学”关爱少年儿童公益活动举行,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家庭的热烈欢迎。由社区、社会接力为孩子“天天动起来”行动,让孩子们在假期也能持续享受运动的乐趣。
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还有效促进了他们体质的提升和体育精神的培养。社区成为了孩子们运动的新舞台,各类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氛围。同时,社区还积极邀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确保孩子们在运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到专业的体育技能。在中山市,体育已成为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随着省中运会在中山的举办,更将进一步推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
未来,中山将继续深化体育中考改革,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并探索“人工智能+体育”智慧课堂,让每个学生“人人有项目、校校有特色、月月有赛事”,为全国体教融合提供更鲜活的实践经验。
编辑 何淼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