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战”故障电缆,他们守护居民用电安全丨高温下的奋斗者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李鑫 实习生 郭思烨 通讯员 孙嘉彪 发布:2025-07-24

“终于找到故障点了!”7月17日下午2时许,中山市石岐街道一处故障电路排查点,当中山供电局石岐供电分局配电维修班副班长刘樾佩戴的“耳机”内传来电流“噼啪”作响的异动时,他心中一喜,下一刻便精准判断出此处水泥地下埋藏着寻觅已久的故障电缆。工作8年来,刘樾一路见证了配网自动化改造和供电可靠性的提升。这些天在高温天气下工作时,刘樾不禁感慨:“现在出去外面检修的次数比以前少了,我们检修的速度也快了。”

刘樾拿着仪器一点点探寻故障点所在处。实习生 林毓浦 记者 明剑 摄

参与中山配电自动化改造工作

父母都是电力工人,来自东北的“90后”小伙子刘樾对电力工作并不陌生。2018年,从东北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刘樾便来到中山供电局石岐供电分局,从一名配电运维班班员做起。从业之初,当他还没来得及感叹实际校园内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并不完全匹配时,便赶上了配电自动化改造的浪潮,并积极投入其中。

刘樾在排查电路故障点。 实习生 林毓浦 记者 明剑 摄

2018年,中山中心城区开展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2020年便全面完成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系统改造,改造的目的在于提升供电可靠性,缩短电力故障后恢复供应的时间。

改造过程中,刘樾开展工作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从周六凌晨5点持续工作至周日凌晨2点,总时长21小时。

平时在工作中,刘樾碰到一些棘手的、不懂的问题,会记录在手机备忘录里,并且定期回顾,做到查漏补缺。他和其他同事共同努力,于实践过程中研制出“带电接火”接头,不仅做好了线与线之间替换时的安全保障,还大幅提升了效率,让替换故障线路从原本的15分钟压缩至10分钟甚至更少时间。

2024年,凭借着娴熟的业务能力和较好的综合表现,刘樾晋升为配电运维班副班长。

东北小伙冲在酷热一线

作为一名东北小伙子,刘樾坦言来到广东最大的感受就是——“太热了!”即使本身很怕热,但一有任务时,刘樾还是牢记自身党员身份和工作职责,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带领配电运维班高效开展工作。

7月17日,中山供电局石岐供电分局接到居民反馈的用电问题后,便第一时间采取了临时的供电措施。“临时供电措施采取相邻电路接驳,能保障用电故障区短时间内的用电,但用电故障点必须及时排查出来。”刘樾介绍说。

用电故障点在哪?从配电房引出来的380V低压电缆线路,好比人体内的动脉,平日为居民用电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但被掩埋地底,一般情况下较少现“庐山真面目”。当天一大早,刘樾一行六人带齐装备来到石岐街道对应地段开展故障电缆修复工作。高温炙烤下,供电人员面临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挑战,只见他们有序配合着,从配电室延伸出来的电缆路线用红色箭头标记出来,再拿着仪器一点点探寻故障点所在处。

供电人员冒着酷暑排查故障,修复电缆。  实习生 林毓浦 记者 明剑 摄

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因为在高温天气下开展显得并没有那么轻松。很快,六个人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才参加工作不久的新班员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通红,皮肤黝黑的老班员也是黑里透红,一箱水被6人分完,买来的2盒藿香正气液也被分完。很快时间来到了正午,暑热最盛的时候,一行人随意坐在地上吃着盒饭,短暂补充能量后便又继续投入奋战。

刘樾在排查电路故障点。通讯员 孙嘉彪 摄

除了修复电缆本身,刘樾一行还要兼顾路面的开挖和回填修复,避免留下安全隐患或影响市民出行,所有工作需要在一天内完成。所幸,艰难寻找到故障点后,开挖路面、替换故障电缆的流程就顺利多了。“你看,这是我们替换下来的电缆。”指着一段约莫一米长、表面已经焦炭化的电缆,刘樾咧开嘴笑着介绍道。而替换一新的电缆线路,今后将被回填到地面下,继续为保障居民用电发挥作用。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发布楼市新政“十一条”
12868人浏览   2025-07-23
广东疾控:倡议全体市民灭蚊
10881人浏览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