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怎样吃粽子更健康?市中医院脾胃肝胆科王阿玲医师有建议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黄琳 发布:2023-06-21

6月22日是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开始关注粽子是否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端午节怎样享用粽子更健康呢?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脾胃肝胆科王阿玲医师。

认识粽子的成分,合理选择配料

王阿玲医师介绍,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和配料。其中,糯米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配料则根据地区和个人喜好的不同而变化,如肉类、豆类等。所以,如果想要减少摄入的热量,选择低脂肪、低糖或者素菜类填料是一个好选择。

王阿玲医师表示,糯米在中医角度上,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这样描述糯米:“甘温,补肺气,充胃津……若煮粥饭,不可频餐,以性太黏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忌之”,意思是糯米性味甘温,能补养肺气和胃津,但是因为糯米黏滞、难消化,所以不能经常吃,尤其是小孩子及病人。小孩子“脾常不足”,脾胃比较弱,消化能力比较差,吃多了粽子容易壅滞,即积食。而生病之人,食疗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若过食用油腻难消化之品,可能导致疾病复发。

“配料除了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外,还可以参考季节及体质特点。”王阿玲医师指出,端午节恰处闷热的夏季,人容易心烦气躁,而绿豆、红豆、赤小豆、莲子、芡实等,有的清心安神,有的健脾补肾祛湿,非常适合夏季食用。体质虚寒或气血亏虚之人,则可以搭配枸杞、桂圆、红枣等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血功效的食材。

健康制作粽子,适量食用

王阿玲医师表示,在粽子的制作上,应该尽量减少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油和盐的量。此外,应选择蒸煮而不是油炸粽子,这样可以降低制作过程中的脂肪和热量。另外,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自己动手制作粽子,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使用的材料和食材的质量。

“过犹不及,即使是健康的食物,过量摄入也会给身体带来不适。”王阿玲医师提醒,在品尝粽子时,控制食量是很重要的。同时注意细嚼慢咽,慢慢品味食物,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的摄入量。此外,最好是在早餐或者午餐时食用粽子,并且吃热的粽子,给脾胃足够的时间消化,若是晚上吃粽子则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积食。在端午节期间,除了吃粽子之外,还应该注重均衡饮食的原则,尽量避免过度食用甜食和高热量食物,合理搭配主食、蔬菜、水果,确保营养的全面补充。

如何在端午节更健康吃粽子?王阿玲医师表示,除了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外,可以参考季节及体质特点选择粽子的配料。尽量蒸煮粽子,避免油炸煎炒。适量食用,不要在晚上吃粽子,粽子要趁热吃。吃粽子时要合理搭配饮食。小孩不能多吃,生病的人不吃。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