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推动“两个文明”双翼共振 写就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新篇章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江慎诺 发布:2025-07-12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全国表彰的情况,中山不仅连续七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还有5个镇和村、6个单位、2所校园及1个家庭获评“国字号”荣誉。“文明中山”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会议传递出的精神文明内涵,更为新时代中山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清晰路径和有力遵循。

中山连续七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资料图片)记者 刘万杰 摄

近年来,中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好人效应”愈加凸显、提升城乡风貌颜值内涵,让文明风尚深入人心,化作市民群众行动自觉,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稳步提高,不断擦亮“文明中山·博爱之城”的城市名片。

中山的文明建设成果,是长期精耕细作的结晶。1995年,中山被定为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行点,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9个文明城市之一。此后,中山始终秉持“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纵深发展。如今,中山已成为“七连冠”,背后是其在城市治理、社会风尚培育等方面的不懈努力。近年来,中山“好人方阵”不断扩大,874人登上“中山好人榜”,89人登上“广东好人榜”,43人登上“中国好人榜”,他们用平凡善举凝聚成城市的精神内涵,成为文明建设的坚实根基。

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检阅,更是未来行动的号角。对于中山而言,这既是荣誉的加冕,更是新征程的起点。站在“七连冠”的高峰,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广维度迈进,让“金字招牌”历久弥新,是时代赋予中山的必答题。

以“博爱”为魂,筑牢文明根基。中山以“博爱”为城市精神内核,这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推动文明实践走向纵深的独特优势。中山未来需进一步将这一精神融入城市肌理,依托深厚的香山文脉与侨乡资源,在城乡广泛开展更多形式鲜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内涵深入人心,使文明真正成为市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遵循。

以“百千万工程”为轴,推动城乡文明共荣。精神文明建设绝非孤立的“盆景工程”,而是服务全局的系统工程。中山当以“百千万工程”为关键抓手,将文明创建深度融入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等核心任务之中。通过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城市优质资源下沉,补齐乡村精神文化短板,实现城乡文明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以“全民”为本,激发共建共享伟力。文明的广度与深度,系于每一位市民的躬身实践。中山需持续创新平台载体,激发全社会参与活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当强化统筹引领,完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社区、村镇需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心培育具有中山烙印的活动品牌。每位市民更应从小事践行,于日常涵养,将文明的涓滴细流汇聚成海,共同绘制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明新图景。

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中山将以“博爱”精神为帆,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舵,以全民共建为桨,持续擦亮“文明中山”这块金字招牌,让博爱之光不仅照亮城市的精神高地,更成为驱动这座湾区之城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在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双翼共振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的壮丽新篇章。


编辑  何淼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周知!民族东路将实施交通管制
22080人浏览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