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山好人、志愿者、教师、政协委员等组成的市民观察团走进东凤水厂实地参观自来水制作工艺流程、检测实验室等,零距离见证自来水从水源到龙头的净化之旅,感受水厂的用心服务。
“东凤水厂的水源来自哪里?”“自来水和矿泉水到底有啥区别?”“家里煮水为啥总有水垢?”大家一踏入东凤水厂大门便将一连串充满生活气息的疑问迫不及待地抛向工作人员,一场探寻自来水“诞生记”的奇妙之旅就此展开。
东凤水厂是北部镇区主力水厂,东凤水厂三期扩建工程投入运行后供水能力由12万m³/日提升至22万m³/日,有效提升了东凤、阜沙片区供水能力,支撑了中山市北部镇区经济发展。
“自来水的制作竟包含这么多项工艺!”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观察团成员深入厂区,每到一处,大家都紧盯设备运转,不时凑近观察水体变化,眼神里满是好奇。
工作人员一边引导参观,一边详细讲解,“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运用高效 PAC 投加混合技术、不锈钢隔板混凝反应池和平流沉淀池升级技术,既扩大了处理规模,又保障了水质稳定。”专业的术语在生动的实例中变得通俗易懂,观察团成员频频点头。
眼尖的成员突然指着水面发问:“上面漂浮的藻类怎么办?”这一发现瞬间吸引众人目光。工作人员随即介绍起公司自主研发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秘密武器”。“这个虹吸装置安装在排泥车上,能根据水面液位进行调整高度,把沉淀池表面的矾花藻类吸得干干净净,彻底告别了过去三四个人每天人工打捞的繁琐!不仅如此,该装置还极大减轻了后续滤池的处理压力,滤池反冲洗周期从8小时延长至 24小时,藻类时期每天减少8000方反冲洗水量,相当于为4000户家庭省下了一天的用水量。”
“能深入到水厂参观真的很有意义,我现在才知道,自来水的制水工艺并非简简单单地过滤,是很有科技含量的,这里的工作人员真了不起!”中山好人王杨感看着眼前有序运转的设备和忙碌的工作人员,她真切感受到每一滴自来水背后凝聚的智慧与付出。
“这几十年用水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62岁的退休干部来文君感慨万千。她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人不得不在水龙头上包纱布过滤。如今,不仅水质肉眼可见的变好,通过这次参观,深入了解制水工艺后,她对水质更是多了一份安心与信任。
20道检测关卡守护“放心水”
“经过多项处理工艺后,水就达到了出厂标准?”“我怎么知道水是否达标可以喝了?”参观完制水流程,市民观察团成员心中又冒出新疑问。带着这些困惑,大家走进东凤水厂内的北部监测分中心,一探水质检测的奥秘。
推开实验室的门,精密的瓶罐仪器整齐排列,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手持未检测水样,一边滴加试剂,一边摇匀样品,再通过肉眼进行显色比对。“这测的是消毒剂含量,国家标准要求游离氯含量在0.3-2mg/L之间,低于这个范围可能消毒不彻底,微生物易滋生;含量过高,水质口感又会受影响。”北部监测分中心主任郑蔡雁边演示边解释,观察团成员们纷纷凑近,紧盯检测过程,不时点头。
在这里,每一份水样都要“过五关斩六将”,要严格完成游离氯、总硬度、酸碱度等20多项检测,全部达标后才能获得“出厂通行证”。为全方位守护水质安全,东凤镇内还设有13个管网监测点,每月开展两次检验;同时,委托中山公用水务水质检测中心每月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常规检测,织密水质安全监测网。
市民李婷婷坦言自己曾对自来水心存疑虑,在听完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水垢成因、处理方法的讲解后,她恍然大悟:“水垢是游离的钙镁等矿物质离子造成的现象,我们饮用的水硬度完全在国标范围内,这下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
观察团成员收获满满
当优质水通过检测“大考”,如何让它安全抵达千家万户?参观尾声,工作人员的讲解将焦点引向城市供水的“血管网络”—管网系统。
“这改造后的1835公里的 管网,就像城市供水的‘生命线’。”工作人员指着展板上的地图介绍,截至目前,中山公用水务已累计投入15.8亿元专项资金开展老旧管网升级工程。其中,东凤片区8428万元的投入,让109.17公里的老旧管道焕然一新,15000余户家庭率先告别水压不稳、水质浑浊的困扰。
“最后一公里”的水质保障同样关键。自2021年以来,中山公用水务在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及市水务局的工作指导下,累计完成329个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接收,其中,东凤片区12个小区的13880户居民用上“放心水”。
中山好人王杨说:“小区以前二次供水设施未改前常年受水压不稳、水质浑浊困扰,如今,每季度中山公用水务公司工作人员会进行专业清洗,水质检测报告就贴在单元门公告栏,心里踏实多了。”
参与过《排水管理条例》立法论证工作的政协委员冯靖琪在参观中感叹:“过去10年,中山制定出台了14部地方性法规,4部涉及治水,参观之后看到全流程的工程实践与制度建设形成了同频共振,共同保障市民喝上‘放心水’,真是深感欣喜。”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师陈亚辉则从生态视角呼吁:“每个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排放的污水,都可能影响水质。水环境保护不仅关乎饮水安全,更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希望大家增强水环境保护意识。”
文:记者袁婵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 周梓莹 二审 李玮玮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