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局获评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4.8万亩低效用地焕新惠民生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黄靖怡 实习生 蔡玉儿 通讯员 王华丽 发布:2025-07-10

作为“百千万工程”重要专班牵头单位,中山市自然资源局以“工改”破局、“治”筑基、“绿美”赋能,在低效用地再开发、耕地保护、生态建设领域持续发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中山“工改”经验入选国家级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见缝插绿”相关做法更是在全省复制推广。在省对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名单中,该局榜上有名。

创新“工改”十大模式,破解企业升级困局

在南朗街道南朗工业区扎根20余年的意万仕(中山)泳池设备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主动顺应“工改”政策提出自改计划。但因历史遗留问题,用地手续不全,加上部分厂房仍需维持生产运营,改造一度陷入停滞。

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到山头检查指导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受访者供图

针对该困局,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的市工改办与翠亨新区工改专班深入调研,创新采用分期供地模式,通过“建一拆一”的渐进式改造方案,在保留企业建筑物的同时,确保改造顺利推进。去年9月,企业首期改造项目实现“拿地即动工”;今年5月二期工程也如期启动,改造后产值预计超6亿元。

这一案例还提炼出中山“工改”十大模式之一——“生产不停+分期供地”。自2022年1月全市打响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攻坚战以来,市自然资源局不断探索出“谈、移、拆、建、引”五字经方法论,探索出“单一主体归宗+连片奖励”“挂账收储+异地代建”“综合整治+三生共融”等10种改造模式。“我们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通过政策激励探索形成市场化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路径,极大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市自然资源局城市更新综合科科长成伟说。

近年来,中山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4.8万亩,项目容积率从不足0.6提升至3.0以上,建设千亩以上连片项目2个,百亩以上84个,助力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整备土地超3.2万亩。同时,建设25个环保产业园腾出生态修复空间超3500亩,实现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全域土地整治显成效,零散地块变身“黄金田”

夏收时节,三乡镇连片稻田渐变为金黄色,收割机隆隆驶过,稻浪翻涌,谷粒归仓。如此景象,谁曾想到这里承载了永久基本农田零散破碎、不易保护的133个地块。

三乡镇垦造水田项目改造完成后航拍图。受访者供图

2021年1月,三乡镇成功入选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市自然资源局指导下,该镇通过统租统管,把这133个零散地块整合为1个“千亩方”农田,使永久基本农田连片度提升19.72%,大幅减少分散图斑,显著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我市22个镇街实现了整治方案全覆盖,其中8个方案已获批,完成农用地整理8300亩、建设用地整理1500亩、生态修复12000亩。”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科科长麦志涛介绍,除了打造三乡镇“小田变大田”精品工程,还推动了6个垦造水田项目,恢复补充耕地指标3700亩,为城市发展用地提供有力要素保障。

全域增绿提质见效,生态福祉持续提升

岐江岸边的人才公园里,10.4公里慢行步道串联起生态岛链与景观节点,1500多株乔木构筑起绿色屏障。这里既是水鸟栖息的乐园,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我市大力推进绿美点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新建6个绿美点。其中,中山国家森林公园、人才公园等2个绿美点被打造为省内精品绿美点,南朗冲口村郊野公园绿美点项目正在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完成。环五桂山生态廊道提升、交通干线周边整治复绿,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桥下空间绿化工作、古树名木和红树林湿地保护成效显著。”市自然资源局林业与自然地保护科科长刘俊表示。

2023年以来,中山深入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全市累计完成林分优化超2.6万亩、新造林抚育超4万亩、森林抚育超1.4万亩;开展3个森林城镇建设工作,完成6个森林乡村、4个绿美古树乡村、4个绿美红色乡村建设,完成村庄绿美“七个一”项目超1600个,新建农村“四小园”超3000个。同时,打造“万棵榕树进乡村”等特色品牌,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等主题活动,累计组织植树活动超5000场,种植苗木超100万株。


编辑  何淼 二审 苏小红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3477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