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说·致敬榜样力量丨“管道医生”谢胜洲:在城市地下“血脉”里除“病患”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黄靖怡 发布:2025-08-21

“这个井号对得上吗?做好记录,之后还要做好维护。”8月盛夏的一个下午,中山火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山城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部门副主管谢胜洲带着技术人员,对火炬高新区康泽大街一带的地下管道开展检查维修。

他掀开井盖半蹲在地,熟练地将潜望镜探入窨井,显示屏上立刻显现出管道内交错的污水流向。从会计转行治水16年,这位51岁的“管道医生”带领团队走遍了火炬高新区检查地下管网,开展黑臭水体问题溯源,为雨污分流工程做“健康体检”。今年,他不仅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中山治水英雄”称号,还被评为中山市第十一届劳动模范。

谢胜洲(中)在施工现场。记者 王云 摄

“管道检测不是一锤子买卖”

读会计出身的谢胜洲2009年入职火炬城建集团,却意外与污水处理结下不解之缘。“原本在私企做会计,但总想着多学门手艺傍身,就考了电工证。”正是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决定,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折。

起初,谢胜洲只负责厂内设备维修。恰逢污水处理厂扩建管网,谢胜洲的业务扩张到了厂外一线。“第一次下井时,里面又闷又热,井里的味道像臭鸡蛋糊在脸上。”负责张家边片区管网维修的他,常常要钻进直径不足1米的管道进行排查工作。“当时工具较为简陋,只有头盔、手电筒、安全绳等,多数情况得靠肉眼去看。”

随着科技发展,潜望镜、管道机器人的出现与应用,为谢胜洲的管道检测工作按下了加速键。2023年以来,谢胜洲带领团队已完成辖区内76个老旧小区和28家机关单位的管网排查整治。同时,他还推广实施“检测-排查-建档-回访”四步工作法,建立完善了覆盖火炬高新区地下管网的动态管理档案,进一步系统地推进雨污分流效果验证工作。

翻开其中一份档案,记者看到,位于火炬高新区东镇二路黎村工业园内的一处厂房,从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经历了四次管道检测验证。其中,仅一处Y03管道就被多次标注:“Y03至Y04没有连接,图纸与现场不符”“Y03雨水排向不明”“Y03有不明管接入”……谢胜洲说:“管道检测不是一锤子买卖,施工单位完工后,我们都会多次反复进行验证,直到把问题都排除了,才算真正完工。”

追踪污染源破解“地下迷宫”

除了管道检测,黑臭水体问题溯源更是极具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谢胜洲常年深入河涌、小区、企业排查污染源,也渐渐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治水攻坚战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先不说管道老化,光是农村日益复杂的管网、村民私接的管道,以及各种混接错接的管道足够令人头疼。

谢胜洲团队常年深入河涌、小区、企业排查污染源。记者 王云 摄

“早几年很多村民在原地重建新农房的时候,都会新建不少管道。直接去疏通是很难进行的,要靠检测手段去判断问题要害,找到这个管道接往哪里,这些污染物源头在哪儿。”谢胜洲说,这时候潜望镜和管道机器人的帮助就非常大。但很多私接管道粗细不一,设备也时常遇到“无法前进”的困境。“这时,我们就投放示踪剂。这种药剂无毒自带颜色,顺着水流向各处管口,这样就能准确发现管道通往哪里。”在多重科技手段的帮助下,谢胜洲团队在图纸上补齐了一条又一条未知管道,明晰了一张又一张地下管网,为后续整改施工提供关键依据。

“在村里进行溯源工作时,有遭受过质疑吗?”面对记者的疑问,谢胜洲笑笑说:“肯定有的。特别是排查到村民家门口,需要进屋里查看的时候,总会有质疑的目光。”这时,谢胜洲就会喊上村委干部,一同上门向村民介绍相关工程,解释进屋查看的必要性。工程完成后,村民们的态度也从质疑转变为认可。

如今,谢胜洲团队还承担起了防汛工作。“有时候造成内涝除了降雨量过大,也有管径大小和管道堵塞等原因。”最近经常下雨,谢胜洲也特别关注了天气预报。“要赶在暴雨来临前先做好风险点位排查,万一出现内涝情况,我们也会派出作业车辆到现场处理问题。”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首张、全省首批公卫医师处方开出
原创 16448人浏览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