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10时许,中山市东区福泽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部(以下简称“福泽”)的培训室,4名家政阿姨正专注地对着4个仿真婴儿进行育婴实操演练,老板刘凯泽在一旁静静观摩指导。回到办公桌前,他对着电脑屏幕核对家政阿姨的上岗信息。屏幕上,2万余份简历按技能标签整齐排列,育婴师、月嫂、养老护理员的资质证书扫描件清晰可查。“您用人,我用心。”这是刘凯泽为福泽定下的承诺。
记者采访获悉,刘凯泽曾是一名参与到汶川地震救援的战士,退役后从负债百万到带动上万人次就业,1990年出生的他在中山书写了一段硬核创业故事。
在抗震救灾中感悟生命之重
2006年,刘凯泽穿上军装,成为河南洛阳野战步兵部队的一名战士。军旅生涯的诸多回忆里,汶川大地震时参与救援的场景,无疑是最刻骨铭心的一段。2008年5月12日下午,刘凯泽刚结束密码译电训练,紧急集合号传来。“汶川地震,立即驰援!”军令如山,他和战友们乘军机、转火车,星夜奔赴震区。
“映秀镇一片废墟,余震不断,空气中全是灰尘和血腥味。”刘凯泽至今记得,当他徒手从废墟挖出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女孩时,女孩的下半身已经被砸断,被救出时已失去生命体征。“那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可身后还有更多人等着我们。”来不及多想,随后的3个月里,他参与搜救幸存者20余人,目睹了太多生离死别。
从抢险到灾后重建,领口袖口用胶带密封防菌、遗体消毒处理的细节,成了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部队组织的心理疏导课上,刘凯泽意识到:只要活着,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屡败屡战,他历经四次创业征途
荣获抗震救灾勋章的刘凯泽退役后回到家乡,加入陕西省汉中市公安局刑警队,成为一名辅警。2012年进入国家电网供电公司成为一名正式员工,保障居民用电。不满足于当时安逸的生活,2015年,刘凯泽带着“干点大事”的冲劲辞职创业。他开过农家乐、火锅店,做过服装生意,却因年少轻狂、疏于经营,不仅赔光积蓄,还背上150多万元债务。
2019年,走投无路的刘凯泽跟着亲戚南下中山,找到了在一所学校当保安的工作。有看新闻联播习惯的他敏锐捕捉到政策风向——当年的两会上提到家政行业的发展潜力。“国家倡导的事情,错不了。”29岁的刘凯泽决定第四次创业。

“当时他刷信用卡凑了3万元启动资金,在东凤镇租了间简陋的办公室。”现在的妻子窦娟那时还是刘凯泽的朋友,他便拉上窦娟一起干。“我当时就很看好他,因为我很崇拜军人,他的执行力很强。”窦娟回忆,当时他俩白天去各个小区发传单找人,经常被保安追着撵,日子过得很辛苦。
把军营作风注入家政服务
经过不懈努力,生意有了起色,刘凯泽还把部队的管理模式“搬”进了创业公司。阿姨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背景调查、技能考核、心理评估;建立“售后服务卡”,客户不满意,无条件不限次数免费更换等。“别人把家政当中介,我们把它当服务。”刘凯泽强调,匹配成功只是服务的开始,他们会全程确保客户的满意体验。记者看到,办公室一面墙上挂满了客户为家政月嫂赠送的感谢锦旗,这无疑印证了其服务广受认可。

培训室里,李阿姨正跟着视频学婴儿抚触。“以前凭老经验带娃,现在学了科学育儿,上岗后月薪有近万元。”李阿姨是福泽培训体系的受益者之一。6年来,刘凯泽打造的“互联网+家政”模式,让客户在线选阿姨,用视频面试。如今,福泽在中山、江门已开有4家门店,储备阿姨超2万人,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更让刘凯泽骄傲的是,当年的150多万元债务早已还清,位于江门的第五家门店正在筹备中。在刘凯泽看来,“中山是座有温度的城市,政府部门帮我们对接资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推荐我参加创业大赛。”
东区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麦嘉雯说,历经部队锤炼的退役军人,大多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优良品质,刘凯泽的故事正是这类退役军人创业成功的生动代表。目前,东区街道已经在东区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开辟退役军人服务专区,涵盖税收优惠、金融扶持、技能培训、搭建平台、就业指导等,帮助退役军人在中山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编辑 何淼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