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培‖你的一生能走多远(世说/随笔)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8-1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一个人一生能走多远

一个人一生能走多远?发出追问的文友,是位60后,非常文笔非常好,曾写过一首诗《文学之外》,其中一句诗让人记忆犹新:“你不知道我在写你/当我摆弄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却在文字的另一端/独走天涯。”

可惜,文友身体不好,生命定格在2012年,享年40多岁。当时的他,在北京,曾在顺德打工十多年。文友是江西人。江西与北京之间,有一千多公里。千里之遥算不算远?或者对文友而言,应算远的了。

有的人,为了工作远走他乡;有的人,为了学习负笈远行;有的人,为了生活选择诗意和远方。他乡和远方,似乎成了每个向往的地方。

看过作家林清玄讲过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小时候,他爸爸问他想什么。林清玄答:长大了我要到埃及去看金字塔。他爸爸笑他: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你不会去。林爸爸的回答不无道理,因为埃及远在万里之外。然而,林清玄发奋读书,取得成功,真就到埃及看金字塔,用行动证明给他爸爸看。

事实上,看似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变成现实。读书、工作、生活、旅游,或者信马由缰,甚至流浪,也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就是喜玩。父亲说:读到书,去哪玩都行,又玩得开心。逐渐把父亲的话听进耳朵里,付诸行动,终于读到一点书,才有了现在行万里路的念头。

今年7月底,坐了两天高铁,到了甘肃敦煌,一个离顺德约3600公里、离家乡近4000公里的地方,破了个人行程纪录。

在路途中,见到柱拐杖的、坐轮椅的、白发苍苍者、还有被父母带领的小孩子,都在奔向远方的风景路上,自己没理由停下脚步——能走多远就多远吧。

父母没读过书,他们去得最远的地方是广州,我带他们去的。如果父母读书识字,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父母一辈子的遗憾就是没钱读书。我多多少少弥补了他们一点遗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一点联系的。

行程近4000公里,对我是一个纪录,但跟旅行达人比,还是“蚊和牛”比,微不足道。

文友周前辈,8旬老汉,中国作协会员。他的名言是:世上只要有路,他就敢去赴约——真是有胆有识、豪言壮志。上个世纪90年代,周前辈50多岁时,就动了游历天下的迫切念头。他办了提前退休,开始天涯之旅。经过二三十年的行走,讫今为止,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都留下了周前辈的足印。周前辈畅游远方,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对名胜古迹的深度研读。在旅途中,周前辈写下了5本文学专著,分别是《摩梭女神》、《走遍天涯路》、《千寻一梦》、《驿路回眸》、《远乡是梦乡》,可谓硕果累累。他的文章,文字优美精彩,可读性强,令人钦佩。

余生,希望学习周前辈追逐远方的理念,以有限的精力,用脚去丈量、用文字去记录漫漫天涯路。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深读|全城集结,抗疫线上的青春防线
原创 16745人浏览   2025-07-30
人人都是“防蚊灭蚊行动派”,招式有→
原创 11115人浏览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