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博‖幸福的生活幸福的歌(小康征文218)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9-30

幸福的生活幸福的歌

以前小的时候最喜欢听,也最爱唱的一首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听着那欢快愉悦的曲调,唱着那令人向往美好的歌词,感觉人生理想就是希望,整个人顿时变得幸福起来了。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吃饱穿暖就是幸福了;又有人说能够得到奖励就是幸福;还有的人认为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赞美是幸福的人;也有的人说身上有用不完的钱,那才是幸福……。那我说,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愉悦的工作,诗意的生活等都是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里,也在我们心里。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你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就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几方面的变化感知幸福的时光。

首先我们从衣着方面来看社会的变化,记得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服装颜色是单一的,几乎只有黑、灰、蓝三种,粗糙的布料,简单的样式,就这样包裹着五六十年代的人们。而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流行元素的喇叭裤啊、健美裤等。那是一种新潮的表现,也算是时尚了。1990年代的衣衫,让恋爱中的人们找到了他们青春的影子,享受着属于那时候的甜蜜爱情。直到21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雷在神州大地响起,世界商品经济加大了流通,人们的思想及着装也都有了巨大的改变,追求个性,时尚,品牌,整条街时装各异,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和需求。

其次是美食的变化。我小时候记得爷爷吃饭时,有一粒米饭掉在鞋子上,他都要捡来吃下。听的最多的,是对节约粮食的教育。记得那时候在生产队,我家孩子多,每年都超支,红薯稀饭,腌菜相伴,要想吃点肉,除非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才有。那时候的想法,是希望家里天天来客人,根本还理解不到父母的辛苦。随着分田到户的大改革,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随之而来也丰衣足食了,才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了。中国的经济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国民收益也逐渐提高了不少,我们今天吃饭不再是吃饱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把美食吃得健康的问题了,舌尖上的中国。把中国美食推向了世界。也吊足了你我的胃口。现在的人民生活,已经把饮食文化生活艺术化了,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尽情享受美食时带来的那一份美好的心情。

中国有句话:“安家乐业”,安家才能乐业,中国人对家的概念那是相当的依赖和讲究的。我记得小时候爷爷当时盖的房子,有间堂屋,堂屋后面有间倒厅,两边有两间主房,木架结构,四周用泥砖砌成,盖瓦而成。住着我们和叔叔两家,共十几口人,那时候已是村上最豪华的房子了,差一点点爷爷还被打成了地主。七八十年代,村里的第一座红砖屋诞生了,那也就是有钱人的象征了。记得当时媒婆说媒,就会说男方家里有红砖屋的,肯定嫁的,不会吃亏,红砖婚姻也烙上了时代的烙印。随着钢架结构水泥的平房的诞生,新农村建设的改造,美丽的乡村成为了今天的美丽名片。

最后,讲一讲出行的变化,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到了四年级要去中心完小读书,学校就设在镇上,我家离学校大约2公里路,那时候上学,中午都要回到家吃中午饭,每天上学4趟,8公里就是靠自己的11路车,无论刮风下雨或是艳阳高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仅欣赏了春雨滋润着秧苗的成长,到夏日双抢季节的忙碌,也欣赏了风吹稻浪的秋色和田野银装的雪景。不久,爸爸买回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打破了整条村无车的历史。骑着自行车,铃声一响,那可是身份的象征了。随着80年代的摩托车的出现,我有一个表哥。学了一门修表的手艺,挣到钱了,买了一台摩托车,那可是威风得不得了,爷爷奶奶过生日,没有听到表哥的摩托车声,菜都不上桌,可见那时候的摩托车的地位有多高了。2007年,我买了一台小车回去,父亲坐在副驾驶室,把车窗摇下,见人便热情的打着招呼,因为那时,我是村上第一个买小车的人,着实让父亲幸福了一把。如今交通工具多种多样,方便又快捷。生活半径在逐渐加大,人们出行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了。

幸福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幸福的源头要感谢共产党!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这么大的变化;没有国家的昌盛,就不可能有满满的的幸福感!愿我们携起手来,响应党的号召,更加勤奋的工作,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单位:中山市沙溪镇乐群小学)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