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卡通玩偶,是2024届的毕业生从就读的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回来看我时带来的。这套收藏版《唐吉诃德》,是2014届学生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后寄赠的……”9月5日,新学期伊始,中山纪念中学高二年级的办公室里,语文教师吕志刚正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一件件“宝物”,每一件物品背后,都藏着一段与学生有关的温暖故事。

目光落向柜中那只母鸡玩偶时,吕志刚的眼神柔了下来。母鸡棕红色的羽毛泛着柔和光泽,身下的巢内,围着好几只姿态各异的嫩黄色小鸡,或依偎或探首,营造出一派温馨的守护图景。“这个玩偶曾在讲台上,陪伴了2017届学生走过高三最后一学期,在最紧张的备考阶段默默鼓励着学生,也成了师生情谊的见证。”吕志刚轻轻捧起母鸡,底下竟还藏着一张便笺纸,透过字迹仍感受到学生当年对高考的期许。“后来这届孩子考得比较理想,有两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也有不少同学考入人大、复旦等名校……”数着学生的去向,他满脸欣慰。

1992年毕业后,吕志刚便站上讲台。2007年他来到中山纪念中学任教,至今当班主任已18年。33年来,他教过近千名学生。旗帜、纪念册、书签、素描画……学生的礼物在柜中层层叠叠,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有无数从大江南北,甚至漂洋过海寄来的明信片与信件,信纸间满是“刚爷”“吕爷”的亲切称呼,字里行间尽是对师生岁月的怀念。

一座迷你“奥斯卡小金人”被吕志刚摆在柜子最高的位置,那是学生在毕业典礼上给吕志刚留下的“惊喜”。“当时在元旦晚会上,我反串《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学生们笑说我该拿金奖。毕业时,他们真就定制了这个小金人送我。”吕志刚说,班主任与孩子们接触得多,感情也更深。在他眼中,师生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奔赴,学生从老师这里获得知识和引导,老师从学生身上感受到活力和温暖。“亲其师方能好其道,先和学生搞好关系,做好心灵沟通,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吕志刚说。

在一堆物件里,一把素雅的折扇被吕志刚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展扇轻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十个墨字清逸洒脱。“这是学生根据我微信签名定制的。”吕志刚摇着扇子说,“我总跟孩子们说,做人要有一身正气,心地坦然,到哪儿都能活得快乐。”在他看来,语文教育从来不止于知识传授,更要涵养人格。“语文的‘语’是语言,是帮学生思考、交流的工具;‘文’则是文化,要以文化熏陶滋养心灵,让学生从根上认同民族文化,懂得‘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

在教育岗位上,吕志刚先后多次获得市先进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师德标兵、年度优秀教师等荣誉,所带的班级也被评为市特色班集体、全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今年55岁的吕志刚,即将迎来在岗位上的又一个教师节,“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也格外珍惜和学生相处的每一天。”他指尖摩挲着案头的“宝物”说道,“看着孩子们在各自的人生里熠熠发光,就是当老师最幸福的时刻了。”
编辑 廖薇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