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刘倩 发布:2025-09-08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发展之路,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文脉赓续、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文化传承发展规律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特征,就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统筹推进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他指出,城市建设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要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城市有许多历史记忆,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划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线,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点名批评“拆真古董建假古迹”的错误行为,强调城市发展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202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为做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中山近年来加速推进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和孙文西路步行街改造提升等民心工程,为的不仅是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更要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例如,孙文西路步行街的改造,充分保留了其原有的骑楼建筑风貌,同时引入现代商业元素,使其成为集历史文化展示与现代商业消费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既传承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又提升了城市的商业活力。

二、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提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改革、科技、文化是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的重要动力,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走出一条适宜地方特色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引领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交融共生。在广东,也有许多成功案例。例如,佛山的陶瓷产业在保护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将传统陶瓷与现代家居、建筑装饰等领域相结合,使陶瓷产品更加符合现代市场需求,不仅提升了陶瓷产业的经济效益,也传承和弘扬了陶瓷文化。广州的永庆坊通过微改造,将老街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相融合,打造了集文化创意、餐饮娱乐、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成为广州文化产业的新亮点,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城市工作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过往,中山城市更新,粤中船厂旧址改造,工业遗产活化已成经典案例。部分旧厂房和设施被保留下来,融入新的城市公园和公共文化空间之中,既成为记录中山工业历史的“活化石”,也为城市建设增添亮丽风景。今日,中山城市建设实践,大力推进的“工改”(低效工业园改造)、治水(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其成果累积不仅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支撑,深刻体现了城市发展中生产、生活、生态的协同共进。

三、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作为城市外交的重要资源

加强和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促进城市外交发展的有效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城市群建设。他指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除了城市之间的经济和市场联系,还需要有共同的区域历史文化支撑。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既是城市群建设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资源优势,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既是实现资源优势共建共享的发展新路,也是扩展城市外交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

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地处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的大湾区城市中心,中山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粤乐、粤剧、醒狮、醉龙,这些宝贵遗产承载着岭南地区的历史记忆、文化精神,是大湾区共同的文化瑰宝,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早在2020年,广东省就已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多条文化遗产游径。其中一条以孙中山文化资源为主题,大湾区内的中山、珠海、广州、香港、澳门、惠州、东莞、肇庆等众多城市利用保留有孙中山文化遗产,还有大量纪念孙中山的建筑遗产开发,串联形成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近年来,在中山,以孙中山故居遗产为重要载体的青年研习营、夏令营已经成为中山城市的亮丽名片,为港澳台侨青少年提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持续加深粤港澳台等城市间的文旅交流合作,也持续塑造和丰富着大湾区的人文精神内涵。

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思想。历史文化传承要立足时代要求,结合资源禀赋,推动文旅融合、城建发展,不断打造特色品牌,做优城市名片,使文化建设更好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这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光彩。

作者系法学博士,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山英才计划”宣传文化领域社科理论类别特聘人才

本文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KYG2309)阶段性成果

扫描二维码阅读数字报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台风预警降级,明天复课!
65042人浏览   2025-09-08
全市停课!中山台风预警再升级
27542人浏览   2025-09-07
91∶64!广东队再下一城
原创 17587人浏览   2025-09-06
今日白露:愿有人与你相依
原创 15116人浏览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