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8月17日,由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主办、中山市发展改革局协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5年中山市全国生态日主题系列活动在中山生态学馆举行。
活动现场,生态环境志愿者带领亲子家庭打卡“美丽中山生态文化展览”,体验变废为宝手工,观察矿石和昆虫……一系列生态环保主题活动让大家在玩乐与创作中解锁生态奥秘,让环保理念悄然扎根心间。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中山生态学馆正式开馆。这座集生态教育、科普体验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将成为中山市民践行绿色生活、体验生态文化的新地标。据了解,中山生态学馆由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精心打造,设在树木园门楼二楼,馆内设有昆虫科普区、手工创作区、矿石科普区、舞台区及展览区5大功能区域。


馆内打卡墙上,纸飞机与千纸鹤是用废弃纸皮裁剪、折叠而成;空调管道表面也用安全的环保材料装点出树皮的纹理,各种运用“资源再造”的小动物在“树干”上驻留休憩,让冰冷的管道也充满了自然气息。

8月15日至8月17日,中山生态学馆推出了“美丽中山生态文化展览”,邀请市民群众共赴一场时光之约,细数五载履痕,触摸生态与文化共生的温度。






8月15日,中山生态学馆迎来了首批“环创小工匠”,他们开启了一场“旧物新生”的环保体验。
上午是“旧物造家记”环创手工小课堂,30位参与者用巧手将树枝、苔藓、小石头、干花、旧玩具等材料进行拼接,原本不起眼的废旧物料,转眼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藓活相框”。



下午的“雨伞变装记”更热闹。白色雨伞铺开,颜料一挤,森林的光影、溪流的波纹、阳光穿过树叶的斑驳……全被画了上去。30把雨伞像30幅会移动的画,被挂在馆里展示,成了传播环保理念的“小使者”。



“中山生态学馆目的在于通过体验活动、学习课程让参与者能深入感受生态文化的魅力,理解和传播环保理念,我们特意设计了‘环创小工匠’主题活动及证书,首次参与该系列活动的群众可获得集章证书,参与活动集满5个章即可获得馆内文创一份。”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说道。未来,中山生态学馆将引入生态探秘研学路线、公益电影展播、文化展演、大湾区生态文化交流、公众开放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等多个项目,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教育服务和空间。


8月16日上午,一波亲子家庭则跟着生态环境志愿者导师钻进了树木园“自然课堂”,探索教科书之外生动有趣的自然世界。
导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详细讲解了观察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植物、昆虫等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态作用,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在种子图鉴制作环节,以采集到的种子作为素材,导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种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指导亲子家庭协作配合,通过绘画、粘贴等方式完成种子图鉴。孩子们领略自然之美,锻炼了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加深了对自然生命的珍视,激发了环保责任感。




8月16日下午,中山生态文明体验馆及中山生态学馆“双馆”联动,开展了公众开放日活动,15组亲子家庭在环境志愿者的带领下探秘生态文明体验馆,领取战士勋章或魔导师勋章,玩转《今日我当家》桌游,学环保知识。


走进中山市生态文明体验馆,丰富的生态知识配上会动的数字装置,孩子们眼睛瞪得溜圆,一会儿指着屏幕惊叹“原来中山以前长这样”,一会儿伸手触摸互动界面,玩着玩着就把本地生态变迁记在了心里。
随后,亲子家庭在中山生态学馆参与了《今日我当家》桌游。脑力与体力共同比拼,“垃圾分类该怎么分?”“省电小妙招有哪些?”家长和孩子头碰头商量对策,笑声此起彼伏。


这一系列活动,就像给大家打开了一扇亲近自然的小门。不管是亲子研学还是手工创作,都在悄悄告诉大家:守护它,其实可以很有趣。“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我们希望将生态环保理念从场馆辐射到全市各个角落,让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说。
来源:中山市生态环境局
一审:李盈乐
三审:邓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