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打好四套“组合拳”,护航287艘应休渔船安全“度休”
栏目:推荐 来源: 中山农业农村 发布:2025-08-20

2025年南海伏季休渔期于8月16日12时正式结束。自5月1日12时以来的三个半月里,中山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下称“支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护渔答卷”:通过“铁腕执法+智慧监管+协同共治+严管厚爱”的组合拳,累计组织海域执法巡查671次,在休渔海域查获涉渔“三无”船舶13艘,收缴违规渔具4600余件,办理行政处罚案件7宗,罚款9.17万元,实现全市287艘应休渔船100%安全度过休渔期,为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铁腕执法:守护“海上长城”

8月14日上午,在横门东水道执法码头,执法人员正通过电子大屏实时查看北斗定位系统传回的船舶动态。“通过投入129万元升级‘北斗+雷达+无人机’三位一体监管网络,我们实现了对全市在册渔船和乡镇纳管涉渔船舶的全天候智能监控。”支队渔船渔港监督科负责人介绍。

今年休渔期间,支队构建了“海陆空”立体防控体系:海上依托4座雷达站和5个卡口红外视频形成电子围栏,陆上整合沿江200余处监控构建可视化“一张网”,空中运用配备热成像的无人机突破夜间执法瓶颈。特别是通过“北斗终端防拆卸”技术应用,使得乡镇船舶在线率始终保持100%,成功预警违规出海行为23次。

 

智慧监管:破解执法难题

“以往夜间执法常面临取证难,现在有了夜视无人机,违法人员的面部特征、作业过程都能清晰记录。”支队渔业执法科负责人说道。8月14日凌晨,针对淇澳岛东面浅滩非法捕捞行为,支队采取“近海雷达系统巡查科技手段监测”模式迅速发现可疑目标,9名执法人员随即奔赴珠海淇澳岛东面浅滩展开执法行动,成功查获3艘使用“放蛇笼”的涉渔“三无”船舶,抓获4名涉案人员。

在涉渔“三无”船舶处置方面,支队创新实施“依法公告提速、科学评估残值、高效整合报批、首创公开拍卖、规范监督销毁”五步工作法,将处置周期压缩60%,残值回收率提升至85%。这种“科技+机制”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已作为典型经验获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推广。

 

协同共治:织密监管网络

今年6月上、中旬的20天内,支队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打击违法捕捞“清源行动”,连续端掉2个制售电鱼机窝点,查扣电鱼机1600余台(其中6月4日查扣1374台),有效震慑了违法分子。针对电鱼机产销链条隐蔽的特点,支队构建起“线上+线下”双线治理模式:线上推动电商平台下架违规商品,线下组织社区网格员开展专项排查。同时与公安机关建立大数据研判机制,通过分析快递物流信息等精准锁定窝点,今年已连续捣毁3个非法制售电鱼机的窝点,共查扣电鱼机2300余台。

支队还积极发动群众提供违法线索,设立并广泛宣传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渔业违法违规线索,并主动加强与举报人的沟通,深入经营举报线索,对违法行为予以精准打击。5月1日至8月12日,支队通过群众举报线索查扣涉渔“三无”船舶7艘。

 

严管厚爱:护航平安休渔

8月14日在横门渔港、支队执法一科(横门大队)执法人员正在对渔船进行开渔前安全检查。休渔期间,支队创新实施“三级检查”机制:船东日常自查、镇街月度巡查、市级专项检查相结合,累计发现并整改灭火器失效、救生筏过期等隐患58处;同时投入45万元为渔民更新AIS避碰设备,发送台风预警信息82万条次,实现休渔期渔船安全生产“零事故”。

“开渔不等于开禁!”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党组书记、支队长张喜光表示,接下来支队将继续保持高压执法态势,提升执法监管能力,通过港内查、水上巡、岸边清全方位强化执法监管,全面重点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法违规捕捞行为,切实维护海上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编审丨陈小倩、廖志高

黄  忠、梁妙

终审张喜光、杨志恩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台风预警降级,明天复课!
73759人浏览   2025-09-08
全市停课!中山台风预警再升级
28521人浏览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