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退热等药品多了实名登记一道手续,一般情况下不用登记,如果患者出现头疼等不适,我们会进一步了解情况,以便给出更合理的建议。”8月11日,记者前往朗晴轩小区一家药店咨询,并向工作人员了解疫情防控情况。
当前正值蚊媒活动高峰期,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显著增加。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两热”防控,充分发挥药店“哨点”作用,督促全市3514家零售药店确保药品来源合法、销售合规;同时,各镇街纷纷落实属地责任,重点加强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类药品的质量监管。
实行药店“哨点”监测预警机制
“我们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购买退热药实行实名登记,大家都很配合工作。”在竹苑市场附近的大参林药店,一位工作人员正细心地向群众解释。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全市对购买退热药(含退热成分的复方制剂)人员实行实名登记管理,构建“实名登记—分类管理—追踪反馈”闭环机制。各零售药店对购买此类药品且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可疑症状的购药者,立即进行实名信息登记,同步提示其及时就医,并将登记信息第一时间报送属地市场监管分局。属地市场监管分局及时将信息推送至相应镇街卫生健康分局跟踪处置,确保发热等可疑症状人员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有效阻断基孔肯雅热社区传播风险。

据悉,为切实发挥零售药店覆盖面广、贴近群众的“哨点”监测预警作用,有效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能力,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启动药店“哨点”监测预警机制,督促全市3514家零售药店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确保药品来源合法、销售合规,严防假冒伪劣、过期失效等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重点加强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类药品的质量监管,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用药安全可靠;同时,要求全市药店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防控温馨提示,加强对公众用药的指导,向消费者宣传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主动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摸排和宣传工作。

各镇街加强属地药店监督
8月11日,记者注意到,孙中山故居附近的一家药店在显著位置张贴有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就医用药温馨提示。这是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的举措之一。
近段时间,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多措并举,重点对辖区内零售药店的药品(尤其是退热、镇痛类药品)贮存条件、购销记录、处方药管理、环境卫生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经营合规。同时,要求药店工作人员对前来购买退热、镇痛类药品的顾客进行主动询问,若顾客自述出现发热(≥37.3℃)并伴有剧烈关节痛或皮疹等疑似症状,须立即引导其前往医院就诊。要求药店对销售的非处方类退热、镇痛药品进行实名登记,建立详实台账,确保信息可追溯。

药店作为疫情防控的“前沿哨所”,在“两热”防控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山火炬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食品药品监督所联合区卫健分局、疾控中心等部门提出,针对购买退热类药品的人员,各药店需严格执行“三必”要求:必须实名登记身份证号及联系电话,确保信息可追溯;必须现场测量并记录体温,精准掌握购药者健康状况;必须详细询问并登记症状表现及14天内旅居史,筑牢信息筛查第一道防线。
为提升药店从业人员的专业防控能力,民众街道开展“两热”防控知识培训,讲解传播“两热”的蚊媒生长习性、疾病传播途径,并重点科普清除积水、防蚊灭蚊的科学有效预防措施,确保药店准确向公众传递防控知识,指导居民做好居家防护。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