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要专门跑一趟坦洲,没想到视频连线就办好了!”近日,个体经营者冯先生亲身体验了“跨域通办”的高效便捷,通过坦洲镇“视频办——通办先行”服务,其异地营业执照注销全程耗时仅10分钟。
近年来,中山聚焦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融合发展需求,创新构建以“中易办”城际融合服务专区为核心的“跨域通办”体系。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政务和数据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1243项湾区通办、46项中山事项跨境通办,为珠江口东西两岸政务服务“无感漫游”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山样本”,成为中山探索数字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

线上“一键触达”
畅享无差别政务服务
打开“中易办”平台微信小程序,指尖轻触间,政务服务事项导办、供需对接、诉求提交、工改招商、政策解读等服务即可“一键通达”。2023年,市政务和数据局立足本地实际,正式上线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移动门户——“中易办”平台微信小程序和移动客户端。市政务和数据局信息中心信息运行科副科长梁展铭介绍,经过近2年的迭代,平台已从最初的30多项基础民生服务,扩展至近60项高频公共服务,涵盖招商服务、民生服务、政策服务、跨域服务等7大板块,已为湾区市民提供服务超77万人次。

政务服务的“跨域触角”不断延伸。2023年4月,依托“中易办”平台底座能力,全省首个城际融合互动专区——“深中融合互动专区上线,两地携手唱响“双城记”。打开“i深圳”APP,选择中山市,在首页就能看见诉求提交、政策服务、招商引资、文旅中山等小版块,每个小版块又各自链接着相关内容。比如,点击厂房招租版块,页面会自动跳转到“中山工业厂房招租平台”,里面涵盖厂房招商、地图选址、政策资讯等内容,成为深圳、中山两地政务服务和企业服务的“掌上神器”,实现深中企业服务“掌上尽享、两地通办”。

今年5月,“中易办”城际融合专区再添新伙伴——“穗好办”小程序正式进驻。目前,“中易办”平台已完成与深圳、珠海、佛山、江门、顺德、潮州等周边地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梁展铭表示,随着“穗好办”的加入,中山“东承、西接、南联、北融”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加速成型,湾区内各类事项“指尖通办”成为新常态。这样的便捷体验,从数据中可清晰感知。截至今年6月,“中易办”平台各渠道总浏览量已逾90万次,独立访客数达20.1万名。
“中易办”小程序服务场景,是中山市深入推动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的缩影,也是中山市数字政府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据市政务和数据局审批协调科科长李琰介绍,中山还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一站式”服务优势,整合社保、医保、公积金、企业登记等高频事项,打造中山市跨域通办专区,目前已实现与与湖南、江西、广西、新疆、黑龙江等省市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山12345微信公众号上,也设置了“深中服务专区(深圳市)”,进一步畅通深中两地企业、群众诉求渠道,实现无差别政务服务。
线下跨域专窗“就近办”
全周期服务“有温度”
线上“指尖办”高效便捷,线下“就近办”同样畅通无阻。
深圳市民冯先生因工作常往返深中两地,此前办理医疗保险关系转移需专程回深圳。如今,他在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深圳医社保自助机,几分钟就完成了业务。他不禁感慨:“不用来回跑,节省的时间能多处理好多事。”冯先生使用这台自助机,是全市于2024年率先引进的深圳政务服务终端,可办理110项深圳社保、医保及税务业务,实现“一端受理、一网通办”。与此同时,中山在深圳铺设的2台政务一体机,也让深圳群众能便捷办理中山业务,深中双向政务自助服务网络已然成型。

这样的便利并非个例,全市构建起以中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为枢纽、各镇街“跨域通办”专窗为支点的服务网络,为办事群众提供“一对一”的材料预审、政策解读、导办代办等精细化服务,让跨区域办事的便捷体验覆盖更多角落。
此外,中山还立足具体实际,以“企业办事最便捷、项目落地最快速”为目标,在市镇两级建立起“中易办”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事前导办、事中速办、事后回访的全周期跟踪帮办服务。依托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通过“企业服务1号线”派发工单,并以抄送、预警、亮灯、督办等机制,强化市与镇街、镇街之间的协同联动,确保企业诉求“有呼必应、接诉即办”。
政务服务的“边界”越模糊,区域融合的“活力”就越充沛。中山的实践证明,当数据打破地域壁垒、服务紧跟需求脚步,“跨域通办”不仅能让企业群众少跑腿,更能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要素流动、产业协同注入动能。这或许也正是“跨域通办”的深层意义,以政务服务的“小切口”,推动区域发展的“大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编辑 何淼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