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粤学子到戈壁尖兵:中山00后大学生士兵邱新民的迷彩蜕变
栏目:推荐 来源: 中山+记者 张倩 发布:2025-07-10

2025年秋季征兵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学子投身军营、报效家国。征兵季以来,该校特别邀请退役大学生们分享军旅经历,用真实故事点燃大学生参军热情。

在该校组织的一场征兵宣讲会上,退役大学生代表邱新民捧出珍藏的“三件宝”——磨破的战术手套、比武获奖证书、演习纪念臂章。“每一件,都刻着我从怕苦畏难的学生蜕变成合格军人的印记。”他字字铿锵,现场掌声经久不息。7月10日,记者采访了邱新民,听他讲述从一名南粤学子成长为新时代尖兵的故事。

实现了奶奶的“当兵梦”

2003年,邱新民出生于潮州市饶平县新丰镇的一个村子,父母在镇上开一家猪肉铺,每天起早贪黑的,非常辛苦。打记事时起,奶奶就特别爱看抗日电视剧,常常在小新民耳边念叨着:“奶奶年轻时,村里只要来了解放军,乡亲们都是夹道欢迎的。你不知道,解放军战士那叫一个帅。”

邱新民(左)在部队中。受访者提供

奶奶还提到,咱们家族里一直没人当过兵,眼中掠过一丝遗憾。这些点滴记忆在小新民心里生了根。2021年高考结束后,邱新民有了一个念头:只要能穿上军装,堂堂正正站在奶奶面前,奶奶肯定会特别骄傲的!

揣着这份念想,邱新民果断报名应征,幸运的是,他一路顺利通过体检、政审等重重关卡。邱新民回忆:“得知我要去当兵,家人都高兴坏了,尤其是奶奶。她反复叮嘱我进了部队要好好锻炼,这是比啥都强的好事。”同年9月,刚满18岁的邱新民决定暂别大学校园,先圆军旅梦。

在军营淬练青春

初入南京某新兵训练基地,滚烫的水泥地与38℃高温考验着邱新民的忍耐极限。他仍清晰地记得:战术匍匐训练后迷彩服在水泥地上磨出破洞,寒冬深夜的紧急集合后背包带在指尖勒出深红印记,对着镜子重复上千次手势只为练准战术手语……“宁可脱层皮,不当逃训兵”的狠劲,最终让他在结业考核中荣获“优秀新兵”称号。

邱新民在结业考核中荣获“优秀新兵”称号。受访者提供

下连后,邱新民作为电子对抗兵来到新疆戈壁驻训。当地的环境很有冲击力——常年黄沙漫天,训练时哪怕戴着眼罩、口罩,嘴里、耳朵里还是会钻进沙粒。记得有一次,睡到半夜突然刮起大风,那风劲儿大得几乎要把驻地的帐篷掀翻。当时全连战友二话不说,摸黑爬起来,顶着风沙加固帐篷。尽管手冻得发麻,沙粒打在脸上像小石子似的,但没人喊累。

犹记得军级比武考验中,面对平均年龄长他5岁的对手,“兵龄最短”的邱新民白天泡在训练场调试设备,夜晚打着手电研读手册。当最终夺得专业第三名时,他成为比武场上最年轻的“黑马”,汗水浇灌的勋章格外耀眼。“不怕苦、不怕累、不放弃”,两年的军营淬火,邱新民的气质脱胎换骨,成为一名合格军人。

退役复学后军魂在延续

2023年9月,邱新民退役返乡。奶奶看着他的样子,眼眶湿润了:“部队没白呆,真是长大了,穿上军装真帅!就像我年轻时见到的解放军一样。”父母也惊喜地发现,邱新民身上练出了肌肉,帮忙看肉铺时做起事情来总是一丝不苟,遇到事情也更有主见了。

重返大学校园后,邱新民选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续写学业,军营锻造的印记已融入他的血脉。他改掉了熬夜刷手机的习惯,课堂设备实训时会主动帮进度落后的同学补课,面对退役复学的学业压力他稳步追赶。

邱新民(后排右二)参加志愿服务。受访者提供

此外,邱新民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重阳节背着社区独居老奶奶下楼晒太阳、暴雨天主动疏通校园排水管道、以自身经历鼓励适龄大学生参军入伍等。近日,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在思想汇报中写道:“军装虽褪,本色不改;钢枪已交,担当永存。”

对向往军营的学弟学妹,邱新民真挚寄语:“希望你们珍惜在部队的分秒光阴,它终将成为人生最珍贵的财富——淬火成钢的岁月,足以照亮一生的征途。”


编辑 何淼  二审 苏小红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