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创新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张房耿 高倩荷 见习生 周昊 通讯员 钟仁宣 发布:2025-07-0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7月3日,中山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旨在通过人大与政府的协同联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科学布局未来产业,力争在五年内让中山建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留意到,这份由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四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为核心特色,构建起覆盖产业规划、问题攻坚、监督落实的全链条协同机制。这一创新制度设计为全省首个由党委、人大、政府合力推进产业升级的市级平台。

中山城市风貌。(资料图片)

四级人大代表深度嵌入产业决策全链条

今年初,全省高质量大会作出了“产业体系向新图强”的重大部署,并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作用”。为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经中山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6月13日,我市正式建立《中山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制度》设计上突破传统行政壁垒,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文海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主持市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的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长春担任执行召集人,主持市政府日常工作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叶红光及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分管领导3人担任副召集人。

联席会议下设综合工作专班,市人大机关承担日常运转职能,并首次将四级人大代表深度嵌入产业决策全链条,全国、省、市、镇四级人大代表将通过代表调研、监督、建言渠道,构建企业诉求直通决策层的“民意快车道”。

三个专题调研组齐发力
找准协同着力点

结合中山实际,市人大常委会组建了三个专题调研组。《联席会议工作规则(试行)》《综合工作专班运行细则》两份文件以征求意见稿形式印发,对3个专题小组的调研方向、承办部门、时间节点作出精准部署。

6月中旬,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直插产业一线:新兴产业组聚焦深中协作带建设,现代服务业组破解生产性配套短板,农业组推动三产融合示范。

“新能源产业集中度高,但供需对接不畅;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完整却受限于厂房规划、政策落地等现实制约。”“中山市上半年服务业总体前景向好,但仍存在金融供给总量超过经济承载能力,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弱;银发经济、首发经济消费场景层次不丰富;会计、法律行业人才队伍仍需扩大;运输物流面临地理受限等困难。”“中山在农业规模化经营虽有成效,但面临土地流转复杂、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较弱、融资难、人才缺、产业创新力不足等难题。”……

调研组深入镇街梳理出新能源结构单一、生物医药空间受限、低空经济招商乏力、人工智能基础薄弱等核心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靶向。

“人大督办+动态跟踪”
形成全流程监督闭环

记者留意到,7月3日首次联席会议参会阵容实现了“跨界融合”:除发改、科技、工信等产业主管部门外,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预算工委等机构负责人全程参与议题讨论。

《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决策—监督—执行”闭环体系。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席会议任务48小时内生成责任清单,由市人大专班联合督查部门每周跟踪进展,企业通过代表联络站“直报”问题,重大事项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综合工作专班建立动态通报机制,确保政策从“纸面”落到“车间”。

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用好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次会议形成明确决议,标注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综合工作专班全程跟踪督办,定期通报进展,动态协调解决问题。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20413人浏览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