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你向往的实验中学!中山市实验中学将助力莘莘学子在校园美、师资强、高考优、活动多、生活好的大美实中梦想起航!
一、招生计划
今年,中山市实验中学高一拟招1667人,包含:指标生810人、A类计划450人、B类计划200人、学科类自主招生(数理类40人、人文类10人);艺术类(美术40人、音乐25人、舞蹈10人);体育运动队35人;西藏生47人。
欢迎报考!
学校名称:中山市实验中学
招生代码:2001004
学校类型:普通高中
办学性质:公办
学校等级: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二、学校简介
1.百年名校 底蕴深厚
中山市实验中学,建校于1913年,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山市重点中学,中山市直属公办全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中山市东区,是中山市的核心区域。现有师生近6000人,110个教学班。学校以“饮水思源、宁静致远”为校训,以打造一所高品质典范学校为办学目标和“以人为本,从需求出发,为学生成长赋能”的育人理念,以“管理一流、师资强大、校风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性、富有实中特色”为发展内涵,加快构建高品质学校治理体系,奋力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学校办学效果显著,被先后评为全国特色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校、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学校、广东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广东省示范团校、广东省红十字标准校等荣誉称号。
校园美 占地500余亩,教育教学设备先进,功能场馆一应俱全,校园错落有致,湖光翠色,石景水榭,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十步一景点,百步一亮点,天天有鲜花,月月有变化。
师资强 112年的办学历史,中山市实验中学培养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强,治学严谨,理念先进,教学水平一流,育人艺术精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重要的资源和软实力。学校现有教师430人,其中,正高级、高级教师169人,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261人,占专任教师的64%。学校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年龄科学合理。近年来有多位老师在全国、省市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斩获重磅奖项,为中山争光,为学校添彩。
高考优 学校秉承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善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校风教风学风优良,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每年高考的本科上线人数、优投上线人数不断创新高,荣获市教学质量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不断续写“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特出”的优质教育答卷。学校先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国内外等双一流名校都有实中莘莘学子的身影。有一大批入学成绩位于全市7000名之后的同学,通过三年拼搏赶超在高考中实现“逆袭”,成绩进步三、四千名以上,考入理想学府并在以后的人生发展历程中不断实现新跨越。
活动多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办各类社团,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无彩志愿服务队、机器人科技创客实验室、儒行社、足球、羽毛球、健美操、合唱团、舞蹈社、礼仪社等。每周五下午有专属的社团活动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或自行申请组建社团,并未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
生活好 学校宿舍8人一间,3个淋浴间、2个卫生间、直饮水机、电话、实行24小时热水供应,2个省A级食堂,3个特色餐厅,自主套餐选择,每周100多个菜品;定制接送公交线路,目前覆盖中山24个镇区共39条线路。
三、办学特色
我校坚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以“饮水思源 宁静致远”为校训,构建五育并举的“致远课程”育人体系。该体系包含以理想、责任、生涯规划、艺术的“心致远”教育课程,以研究性学习、科学与人文、创意学习的“知致远”课程,以领导力、国际关系、志愿服务、运动与健康的“行致远”课程,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不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国家双一流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质人才;音体美教育全面开花,让每个孩子在实中都能绽放光彩,得到更好的发展;西藏民族教育成效显著,为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巨大贡献。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学高效
我校为完善优化拔尖创新学生发现和培养机制,开设“小平科技创新班”,2024年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校,引进教育部门、高校、企业等优质教育资源,因材施教,适性扬才。
(1)省级数学高质量发展示范校
2024年,我校成功获批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建设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校,是中山市唯一入选学校,将探索新课标和新高考背景下课程评价体系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培养数理特长学生。
(2)小平科技创新班
2021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称号,为中山市唯一入选学校,特设立“小平科技创新班”,加强对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旨在为国家双一流大学输送更优质人才。校长室直接领导,双班主任制,卓越教师团队,学生不仅学业成绩优异(多个科目在全市名列前茅);特色课程及活动丰富(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研学等)。
(3)“高校-高中”人才一体化培养
开展科技人文节,激励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邀请大学教授、博导、全国劳动模范等进校园为学生开展科技前沿讲座与精品案例展示。
(4)生涯规划指导
学校从高一开始就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和家长提供选科分班指导,高二开设模拟招聘会助力学生明确对高校和专业的认知,高三开设模拟填报志愿指导,助力学子圆大学梦。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高校和企业,开拓视野,做好长远的人生规划。
2.音体美教育百花齐放
让每个孩子在实中都能绽放光彩。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特色凸显,艺体教育一直在全市保持龙头地位,呈现五彩斑斓,百花齐放的喜人气象,成为我市乃至全省的一块闪亮名片。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以艺术特长生的方式考入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双一流高等院校。
3.西藏民族教育成效显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山市实验中学从2002年开始招生内地西藏班高中散插生,2009年开始从中山中专接收内地西藏班初中生。中山市唯一的培养西藏生的学校,援藏教育23年来,累计培养西藏初、高中学生约1220人。高中已毕业生人数600余人,学生大多考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双一流名校,高考重本率常年位居全国内地高中班前列。为表彰学校对西藏教育的贡献,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办学条件
①学校地处中山城区,占地5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清幽雅致,是学生理想求学之地。
②学校建有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图书馆等各类教学场室,为全面育人提供了一流的硬件保障。
③学校拥有专业赛事标准、功能齐全的音乐厅、体育馆、田径场等,完全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④学校宿舍宽敞舒适,8人一间,装配空调、直饮水机、电话、实行24小时热水供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
⑤学校拥有2个省A级学生食堂,3个特色餐厅,自主套餐选择,每周100多个菜品,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膳食。
⑥学校根据学生出行需求,定制接送公交线路,目前覆盖中山24个镇区共39条线路,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乘车需求。
五、收费
根据中发改费管函[2019]《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中山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办中小学校教育收费政策的通知》
学杂费:1200元/学期
住宿费:500元/学期
体检费:32元/学年。
助学措施:
1.国家资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普通高中残疾学生免学费、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
2.中山市资助:中山市“上学易”助学、“爱兰基金”助学、“大学通”助学、“思源工程·春风行动”助学。
3.学校资助:互助解困基金。
六、高一新生注册
凡被我校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或根据学校官网(http://syzx.zsedu.cn/)或学校微信公众号公布的名单,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带齐注册所需资料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具体要求详见学校官网或学校微信公众号公布的2025级高一新生注册须知)。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的考生,将注销录取资格,请务必按时报到。
1.新生入学注册要求
按时扫描《中山市实验中学新生预注册二维码》,自动完成预注册的各项填报信息。
现场注册需带资料(注册凭证):录取通知书、学生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原件、随迁子女按照教体局下发随迁子女注意事项文件标准审查。
现场注册当天购买校服,自愿选购床上用品、领取新生入学健康调查和“预防接种查验证明”及结核病健康体检的通知、助学金申请等。
2.新生报到注册时资格审核要求
新生报到注册时,我校将成立资格审核工作小组对新生进行资格审核。由教务处行政担任组长,年级主任担任副组长,学籍管理员和班主任对学生户口簿、身份证、随迁材料和纸质档案逐一审核,发现档案不齐等问题时,按照程序向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汇报并按程序处理。
3.招生监督保障机制
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结果公示。
招生工作全程接受中山市实验中学纪委的监督。
招生咨询电话:0760-88331091 0760-86915941
招生监督电话:0760-86915970
这不是广告!
中山市实验中学2025年高中招生咨询群
欢迎扫码进群咨询~
欢迎报考中山市实验中学!
招生代码:2001004
编辑:邓凯程 二审:刘嘉濠 三审:赖友生